小组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8-10-24 13:07:2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小组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陶勇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一、指定合适的学习小组,为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 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同质分组
有时为了给予学习后进生以更多的关注,我也会采用同质分组的方式。如我在教《聪明的公鸡》这篇课文时,当整个故事学完了,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故事。因为表演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表演的形式又能让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当成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体验情感。活动的创设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我班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很大差别,我将学习特别有困难的学生安排在一组,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同质分组,以便于在小组合作学说、学演《聪明的公鸡》这则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能将更多的关注给予学习后进生,同时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意愿分别进行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学习。
2、 灵活组建
学生学习内容时刻在变,我们的分组也不能一成不变。老师让学生和谁一起学,他们就和谁一起学,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常常因分组的局限,不能痛快地学习。这样的合作显然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组缺乏应有的凝聚力,阻碍了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对组建的学习小组也应该定期调整,并适当采取“找朋友”等灵活组建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提高合作学习实效。
3、优势互补
创建相对稳定、优势互补的学习小组是组织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以学生自由 结合为前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特征等作适当调配,以四人为一小组,三小组为一大组,根据不同的需要确定组成大组还是小组,由学生自己制定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和相应的纪律。
二、加强组织与引导,保证有效合作。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
然后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合作小组。 我们根据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交叉合作,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学生良好的带动作用。 同等生合作,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得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交叉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地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