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领会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基本理念
(2018-07-02 09:37:19)分类: 读书笔记 |
正确领会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基本理念
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他们语文素养的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的习作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到底该以什么为准绳进行教学的把握和取舍,我想答案应该也必须是《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教育教学法规,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产物。我们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正确领会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这对于我们教学习作和做好教学研究都必不可少。
一、降低习作难度
习作在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样做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在教学内容上不再有过高的要求,如低年级不再要求学生“写通顺的句子”,中年级不再要求“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段”,高年级不再要求“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代之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想象和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常见应用文”等。因此,我们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把握好难度和梯度,在某一学段达到课标基本要求即可,不可拔高难度,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乐写。
二、尤其注重学生的习作兴趣的培养
关注习作兴趣这是与降低难度一脉相承的,如果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完成起来要容易的多,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都会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课标没有采用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等字眼儿,而是用“留心观察”、“乐于运用”、“愿意与他人分享”、“不拘形式”等文字。这一切的实现,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如何培养学生习作教学的兴趣,让作文变成学生充满情趣的生活。张化万老师在《小学语文:名师情趣课堂创设艺术》里给我们指引了方向:
1、贴近真实的儿童生活。习作不能远离儿童的生活,而要把它看成学生欢乐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我们让学生明白习作能帮助他们记住童年那些有趣的事,倾吐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贴近儿童真实生活的习作才能激活学生习作的欲望和热情。
2、让儿童游戏进入课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带进课堂,让玩激活学生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这时最迟钝的孩子眼里也会放出光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学会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游戏,把游戏作为寓教于乐的手段,适时喊停,提示学生读说写结合。
3、让习作教学充满情趣。习作课要充满情趣,就要努力实现教学生活化,让学生重新体验儿童生活,从而引发他们交流和习作的欲望。如在《吃西瓜》习作课上,张化万老师不仅让学生观察西瓜的外形、颜色等,还乐呵呵地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吃西瓜。这样每位学生在自己吃瓜、抢瓜、品瓜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习作会更有意义。
三、将习作与学生未来的人生相结合
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认为“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息息相关。
四、高度重视修改在习作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课程标准安排的梯度予以把握,既不能无视,也不能拔高。不仅如此,还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这里特别提出对学生习作的修改不仅发生在习作完成之后,习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修改和评价的介入,对普遍性问题或个别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修改评价方式。当然,学生习作的修改还涉及到修改标准、修改方式、修改主体等众多问题,还需我们在高度重视修改作用的同时,进行不断摸索。
《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习作教学时必须遵循的准绳,正确领会了其中的内涵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将课标精神落到实处才是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