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炉燃烧特性和工艺(二)
标签:
沸腾炉回转窑水泥窑设备河南耐火材料 |
2
长期以来,有关煤的燃烧过程被普遍认为:燃料是先被加热和干燥,然后分解析出挥发分,如果炉内有足够的温度和氧气,则挥发分着火燃烧,形成火焰,阻断了氧气到达焦碳的表面,阻碍了焦碳的燃烧。同时确加热了焦碳,当其接近燃烬时,氧气达到焦碳表面,焦碳开始立即燃烧起来。但沸腾炉内燃料的燃烧过程与上述有所不同。由于沸腾炉供氧量和加热速度较快,挥发分的裂解反应速度也迅速急剧加快,形成燃料升温,导致燃料与挥发分能够被同时充分燃烧,达到较高的温度并且热量集中。影响其燃烧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2. 1燃料挥发分、水分及含碳量的影响
在沸腾炉的燃烧过程中,挥发分和水分主要是影响燃烧速度。特别是在点火时,首先需加热燃料蒸发去除水分;一般当燃料水分从15%~18%增加到22%~26%时,炉膛截面单位时间通过的重量负荷就会从1250~1315
Kgf·m-2·h-1降低到750~890Kgf·m-2·h-1,同时会使炉膛中心区的燃烧强度减小,使其温度平均水平从985~1020降低到628~705,导致燃烧过程的稳定性降低。特别是全部燃用低热值劣质煤或煤矸石时,其燃烧效率主要取决于含碳量的燃烬程度。灰分含量的增加使能够在炉膛中燃烧的燃料量减少,并且促使灰渣中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约6%~18%左右。
2. 2 燃料粒度的影响
在燃料刚进入炉膛时,细颗粒燃料的温度升高比粗颗粒快得多,因此,着火先从细颗粒煤开始。对于煤粒而言,煤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单位时间释放热量越多,燃烧越充分。但对于不同种类的燃料,相同粒度下的燃烬率有所差异,如图2。通常情况下,随着煤的粒度不均匀性增大,处在800~1000之间的沸腾床底部的
温度会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导致的热损失增加约5%~10%左右,点火时间及难度明显增加。
2.3 鼓入的风量
为了保证合理燃烧,必须供给足够的空气量,考虑到炉内混合效果不可能完全理想化的,所以要求供给的空气量必须有一定的过剩。否则燃烬区的氧浓度将会很低,使得燃烬过程拖得很长,增加了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过量空气系数对不完全燃烧引起的热损失由图3可见,过量空气系数存在着一个合理的区域值,说明过量空气对燃烧的影响,既可提高烟气特别是燃烬区的氧浓度,从而使整个燃烧时间缩短;但在过量空气过低或过高时,也会使燃烧温度降低,燃烧时间减慢,导致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加大。加煤量和鼓入的风量合理配合是充分燃烧的基本条件。一是具备适宜的风、煤比,通常选用1.15~1.25:1左右。二是确保燃料和风的混合均匀,炉内局部氧气浓度太低,则此处的燃烧过程将被推迟,送入的煤易造成燃烧不完全,甚至产生局部结渣。
2.4 气流相对速度及湍流供氧关系
增加沸腾炉内部高温介质与颗粒之间的相对速度,会使固体燃料燃烧时间明显缩短;在燃料沸腾并形成悬浮状态时,导热系数随着鼓风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其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颗粒与空气之间的混合达到相对均匀程度,有助于沸腾床的温度均匀,并使其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在有氧区内产生的CO不再停留在颗粒间的槽道中,而是迅速通过炉内火焰回流区与空气流中的氧混合燃烧。沸腾炉内的气流运动可分为湍流区和喷流区。湍流区有利于强化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对燃料和热介质起到充分的搅混流动作用,使炉内燃料随着气流运动呈如图4所示的循环状态,此时炉内气—固混合速度及均匀性加强,促使燃料迅速升温达到着火温度,降低燃烧过程中发生粘捻的可能性和减少结渣现象的产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