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的计谋

(2018-11-03 10:56:31)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6JCusVzy7oTZqRkQl15

  最后的计谋
  作者:何事秋风悲画扇
  一
  寂廖星空,几个疏散的星星,慵懒的眨着眼睛,四野一片静寂。倏然间,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深夜的长空,拖着长长的尾巴消失在天际。
  苏秦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
  自入齐国之后,燕昭王就对他产生了怀疑,打算让别人替换苏秦回国。因为他身份太特殊了:燕国任用他为相国,齐国用他为客卿,为合纵计而又周旋于六国,此时难免引起各诸侯国猜忌。作为燕臣,在齐国活动,本来就会有流言蜚语。现又在齐显贵,燕国就不信任我,我在齐作贱,世人就看不起我。我如受齐王重用,燕国就会对我抱有希望,希望达不到又会增加怨恨。齐国如有不利于燕的地方,燕王就会把责任都归到我头上,诸侯各国利益交错、纷繁复杂,稍有不慎,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的处境也可以说是危险之极。
  可又有谁能够理解我呢?
  前几日上书燕昭王,说明利害关系,竭肺腑之言:“我不畏死报效于大王,大王却怀疑怪罪于臣下,我实在感到恐惧。尽管我自以为可以列于天下公卿之中也无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贤人,我愿在齐与他认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宽解大王的忧虑。齐是燕国的心腹大患,我在齐国,大可使齐不谋攻燕,小可使齐赵关系破裂,以此为大王的大事作准备”。
  燕昭王虽然同意了苏秦的请求,但猜忌仍未消除。
  这当然不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的事情有二,一是削弱齐国,六国中齐国恃强凌弱,是合纵之事中的捣乱分子,只有把齐国削弱,致其无力攻打他国,六国才能实现联盟。现今我在齐国操作此事,应不足为虑。二是六国合纵计谋尚在萌芽之中,如秦国此时攻打六国,我此生的合纵大计岂不毀于一旦?如何阻止秦国此时攻打六国呢?这才是当务之急。
  怎么办?怎么办呢?
  他忽然想起一个人来,顿觉眼前一亮,如果有此人在,合纵大计定能成功!
  二
  不错,此人正是张仪!
  张仪此时在干嘛呢?也在失业待岗中,正发愁呢。
  这天忽然有人告知张仪,说你的师兄苏秦发达了,你何不投奔他呢,以早日实现你的理想与抱负。
  此时苏秦已出使在赵国,张仪便前往赵国,请求会见苏秦。过了很久,苏秦才接见了他。而且招待的规格也不行,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们吃的饭菜,还略带讥讽地说:“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我难道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张仪千里迢迢投奔苏秦,想得到重用,不料反被羞辱,只好愤怒而去。想来想去,诸侯国中没有一个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国有实力威胁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张仪走后,苏秦对他的家臣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比不上他呀。现在,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然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但是他太贫穷,没有机会求得引荐。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特地把他召来羞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
  苏秦向赵王禀明这件事,发送金钱、财物和车马,暗中派人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渐渐地接近他,并奉送车马金钱,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张仪终于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
  家臣见任务完成了,要告辞离去。张仪说:“靠您的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想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家臣说:“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秦。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够掌握秦国的大权,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全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先生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复命吧!”
  张仪此时才恍然大悟,叹道:“这些权谋都是我学习过的,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秦国宰相,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
  苏秦为什么介绍张仪去秦国呢?他当然有自己的考量:他主张合纵,就是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使各国相互制约、相互牵制而达到一个均衡状态,这是他乐意见到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如秦统一六国,必定血流成河,生灵涂炭,是他不愿看到的结果。而张仪主张联横,就是事一强而攻众弱,实现大一统。可是却与自己的主张大相径庭,害怕不能同心,也只好先让张仪去秦国,说服秦王。
  至于最后合纵联横谁能成功,只能看天意了!也算是人尽其才,不枉一生所学。
  三
  眼见时机成熟,苏秦便展开外交攻势,分别游说燕、赵、齐、魏、韩、楚等国,实现合纵相亲。
  最为经典的是忽悠远离秦国、八杆子还打不到齐国的齐宣王。苏秦给齐宣王讲了三段话:
  第一,苏秦对齐宣王说:“你齐国四面都有天险,土地纵横两千余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粮食堆积得象山丘一样高大。武器精良,士兵勇猛,打起仗来好象雷霆震怒一样猛烈。我私下估计,仅临淄士兵就不下二十万,用不着征集远处县邑的兵源。您的优势天下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比得上。如今您却要向西去奉事秦国,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
  第二,“韩、魏之所以畏惧秦国,是因为他们和秦国的边界相接壤。既使胜了秦国,那么自己的兵力要损失一半,四面的国境无法保卫;如果作战不能取胜,那么国家接着就陷入危亡的境地。这就是韩、魏把和秦国作战看得那么重要,而很轻易地想要向秦国臣服的原因。现在,秦国攻打齐国的情况就不同了,秦国背靠着韩、魏的土地,要经过卫国阳晋的要道,穿过齐国亢父的险塞,战车不能并驶,战马不能并行,只要有一百人守在险要之处,就是有一千人也不敢通过;即使秦国军队想要深入,但害怕韩、魏在后面暗算它。所以他只有虚张声势,恐吓威胁您,但绝对危害不了齐国,这样的形势相当明了”。
  第三,“不能清醒认识到秦国对齐国无可奈何的现实,却想要向西而奉事秦国,这是群臣们策略上的错误。现在,齐国有选择的余地,何去何从,希望大王认真考虑一下,以便我决定对策。”
  齐宣王心服口服,说:“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居住在偏僻遥远、紧靠大海、道路绝尽、地处东境的国家,从未听到过您高明的教诲。如今您奉赵王的使命来指教我,我将严肃地率领全国民众听从您的安排。”
  六国遂成合纵,歃白马血为盟。苏秦任“纵约长”,也就是联合国军总司令。
  苏秦约定六国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于是,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之久。
  四
  后来,秦国派使臣使用离间计,破坏合纵联盟。齐、魏攻打赵国,赵王就责备苏秦。苏秦害怕,请求出使燕国,发誓定要向齐国报复。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便瓦解了。
  此时苏秦的处境,已经危机四伏。
  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这就是燕易王。易王刚刚登位,齐宣王趁着燕国发丧之机,攻打燕国,一连攻克了十座城池。易王对苏秦说:“从前先生到燕国来,先王资助您去见赵王,于是才约定六国合纵。如今齐国首先进攻赵国,接着又打到燕国,因为先生的缘故被天下人耻笑,先生能替燕国收复侵占的国土吗?”苏秦感到非常惭愧,说:“请让我替大王把失地收回来。”
  苏秦见到齐王,拜了两拜,向齐王表示庆贺;仰起头来,又向齐王表示哀悼。齐王说:“为什么庆贺和哀悼如此之快呢?”
  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宁愿饿死也不吃乌头,是因为毒死和饿死没有区别啊。现在,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却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占了他十座城池的便宜却长久地和强秦结成仇怨,从而招致天下的精锐部队攻击你,这和吃乌头有区别吗?”
  齐王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说:“既然如此,那怎么办呢?”苏秦说:“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请立即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燕国收回十城,一定很高兴,秦王知道后也一定很高兴。这就叫做放弃仇恨而得到牢不可破的友谊,那么大王对天下发出的号令,谁敢不听呢?这就等于以十城的代价取得天下,何乐而不为呢?”齐王说:“好”。于是就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苏秦回到燕国,而燕王却不给他官职。苏秦求见燕王说:“如今,我为大王说退了齐国的军队,又收回了十座城池,应该对我越发地亲近。可我回到燕国而大王不授与我官职,一定有人在您面前中伤我。其实我的‘不忠诚’,正是大王的福气啊。我听说忠诚信实的人,一切都为着自己的目的;奋发进取的人,一切都为着别人去努力。况且我游说齐王,也没有欺骗他啊。
  苏秦又说:“我听说有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作官,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她的丈夫快要回来时,和她私通的人就忧虑,妻子说:‘你不要担心,我已经作好了毒酒等着他呢。’过了三天,她丈夫果然到了,妻子让侍妾端着有毒的酒给他喝,侍妾想告诉他酒中有毒,又恐怕他把主母赶走;可是不告诉他吧,又恐怕她的毒酒害死了主父,于是她假装跌倒,把酒泼在地上。主父大怒,将她打了五十竹板。所以侍妾一跌倒而泼掉了那杯毒酒,在上保存了主父,在下保存了主母,可是自己却免不掉挨竹板子,怎么能说忠诚信实就不能获罪呢?不幸的是我的罪过跟侍妾的遭遇相类似啊!”
  燕王说:“先生恢复原来的官职吧。”从此燕王愈发信任与优厚他。
  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与苏秦有私通。燕易王知道这件事,却对苏秦的待遇更加优厚。苏秦恐怕被杀,就劝说燕王:“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齐国,就一定能提高燕国的地位。”燕王说:“一切听任先生去做吧。”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齐国。
  齐宣王去世,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把葬礼办得铺张隆重,用来表明自己的孝道,高高地建筑宫室,大规模地开辟园林,以表明自己得志,其实苏秦打算使齐国破败,从而有利于燕国。
  由于苏秦在齐得宠,因而受到齐国大臣中有许多人的忌恨,于是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负重伤而逃。齐王派人捉拿凶手,也没有抓到。
  苏秦负伤很重,已经奄奄一息,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闹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 ’,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
  齐王只好忍痛按照他的话去做,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由于领赏而自动出来了,齐王因而就把他杀了。
  一代纵横家就这样完成了人生最后一计。
  苏秦死后,合纵真正破灭,而后六国相继灭亡。
  “其智过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是后世对他们的评价。
  一生为一合纵谋,不惧死生,苏秦也堪称大丈夫也!
  2018.4.25
  作者:陈永胜(1972.9.9——),河南新蔡城东关人。长居安阳。现工作于陕西省省政府瓦斯治理督导组。《作家前线》签约作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喝一口烈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