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院校志愿如何“冲稳保”结合,详解阶梯填报技巧

标签: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
分类: 高考志愿 |
根据我省今年高考志愿设置,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和科类分别是:第一批本科(A、A1、B类)(不含特殊类型招生)、第二批本科(A、B、C类)(不含特殊类型招生)、本科“专项生”第一二批、专科(高职)的文史和理工两个科类。
其中,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本科“专项生”第一二批分别设置8个平行院校志愿,专科(高职)设置9个平行院校志愿,而除本科“专项生”第一二批由于涉及多方面不确定因素无法给与准确参考外,其他三个批次均可应用咱们今天分享的“冲、稳、保”填报技巧。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冲、二稳、三保”这个说法,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告诉我们院校选择的时候要拉开三个梯度,实行平行志愿意在增加“冲高”填报的机会,考生可以适当大胆一些填报,对于“冲、稳、保”的数量,则需要根据院校优先考虑还是专业优先考虑的策略而定,没有固定标准,这里推荐8个院校选择“冲冲冲稳稳稳保保”,9个院校可以选择“冲冲冲稳稳稳稳保保”。
但是具体冲多少、稳多少、保多少分怎么确定呢?这个参考标准就是历年各高校投档录取的统计结果。以考生线差为标准,院校近三年平均线差为参照,以2-5分为一段,上下浮动,可以初步选出以下院校。如:山西某考生2019年高考分数为547分,线差为40分,第一批本科8个院校志愿ABCDEFGH,第一梯度A-C志愿可以选择近三年平均线差42-46分范围内的三所大学比较合适,第二梯度D-F志愿可以选择平均线差30-42分范围内的三所大学相对有保证,第三梯度G-H志愿可以选择平均线差20-30分范围内的两所大学可以确保不脱档。而二本C、专科批次由于志愿填报之后,才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所以可参照最近三年院校录取线差,按照三个梯度原则,适当加大浮动分数幅度确定。
用以上方法选出的学校,还需要用位次法进行修正。第一梯度院校:考生首先查找自己的位次,然后查看目标院校近三年录取线对应的位次,若三年来录取线位次基本稳定,自己位次与录取线位次基本接近,则成立,反之需要重新选择学校。第二梯度院校:选择目标院校近三年平均录取分对应的位次,若三年来平均录取分位次基本稳定,且平均录取分对应的位次与自己位次相当则成立。第三梯度院校:选择目标院校近三年最高分对应的位次,若三年来最高分位次基本稳定,且自己位次比该校最高分位次还高,这样的学校基本上保证会被录取。(考虑17年第二批本科(B、C类)由5个院校志愿增加到8个的政策因素,所选出的院校需要近两年平均位次作对比)。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第一梯度,选择服从调剂才有存在的意义,由于你的成绩排名靠后,所以有可能分到不喜欢的专业;第二梯度重点考虑专业、兴趣,最好选取一所省内高校填报,这样相对录取概率会大一些;第三梯度应充分考虑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地域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