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坂中

(2021-08-12 17:42:05)
标签:

历史

文化

图片

旅游

情感

分类: 美丽乡村

难忘坂中

难忘坂中,此“坂中”,并非福安市美丽畲乡——韩城之西“坂中畲族乡”也,而乃福安市溪尾镇一行政村。然此“坂中”之美,不逊色于坂中畲乡,不愧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之称。一条碧水荡漾的钱塘溪水涓涓穿村而过,古朴典雅的民居镶嵌在沿溪两岸,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仿佛步入世外桃园。虽然时间已过月余,但那美丽风景,至今依然萦绕在脑海里,难以磨灭。

盛夏时节,同学相约到溪尾镇绣溪两岸,追寻上世纪三十年代,探访溪尾老街闽东苏区革命时期、地下工作者的红色记忆之时,一位同学不时在耳边称赞坂中村的美丽传奇,原溪尾文化站站长刘奕卿也不时“火上加油”,细说坂中村的革命历史,讲述当年的红色文化。虽然已近黄昏,却也燃起我的欲望,非要前往领略一番,可谓“无意插柳柳成荫”。难忘坂中

说走就走,汽车行驰不到十分钟,转眼就到坂中村口。她古称才良村,亦叫钱塘村,位于溪尾镇东部,依山傍水,果然风光旖旎。一入村口,就陶醉其中,秀丽的钱塘溪南北两岸,分布着溪里、上村、下村、西林、竹柄、坂村六个自然村,座座古民居错落有致,端庄古朴,犹如一幅幽雅的山水画卷,充满诗情画意。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该村郑氏始祖启贤公,从坂中乡许洋村迁居于此,开拓庄园,繁衍迄今735年;尔后相继有杨氏、陈氏等到此定居,和睦相处。因钱塘溪奔流到海不停息,临海末端之处,堆积一片天然沃土,成为人们心中之“坂”,“坂中村”由此衍变而名。

走进坂中村,仿佛走进神仙之境。天造地设的钱塘溪,从遥远的松罗乡崇山峻岭出发,流经霞浦县、溪尾镇无数山壑,一路低吟浅唱,一路长啸轰鸣,从东、西、北三面蜂拥而至,汇成钱塘溪奔向大海。她每一湾水都是诗歌、都是散文,每一座山都有传说、都有故事,清澈的溪水,欢快地流淌,时而跌宕起伏,卷起白色浪花,如雪一样洁净,像玉一般晶莹;时而静静私语,如一湾绿水,轻吻守护着鹅卵石,乳白色的雾岚飘浮在山间,俨然一幅让人心驰神往的山水画图。难忘坂中

有道是:“房前一湖,胜粮一仓。”曾经的坂中村,乃水陆交通枢纽,系闽浙经贸往来、福州至福宁府必经之地,独特的区域优势,造就这里人才辈出,商贾云集,尤其明清鼎盛时期,经济文化十分繁荣,一度成为闽东山海交响曲的辐射地。

难忘坂中,难忘其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一倚村口,便见占地两千平方米,始建于明代、重修于2007年,宏伟壮观的杨氏祠堂直扑眼帘:青砖黛瓦,雕梁画柱,掩映在树木葱茏中。祠堂前的24根旗杆石,虽斑驳青绿,但却窥豹出辉煌的历史,彰显着杨氏祖辈的文韬武略。明末清初,杨世才父子登魁更是成为美谈。难忘坂中

望着“父子登魁”杨氏古宅遗址,它依山而建,面河而立;伫立占地近四亩的遗址上,想当年“九厅堂十八灶”,户连户,屋连屋,其气派何等庄严辉煌。刘奕卿站长告诉我们:“九厅堂”始建于明末清初,建筑古朴典雅,门窗雕琢优美,工艺精湛。杨家人历代勤耕好学,家风淳朴,崇善崇德,获功名者甚多,到了杨世才父子,更是登峰造极,光宗耀祖。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杨氏后裔参加红色革命,‘九厅堂’难逃浩劫,惨遭清剿焚灭。如今,只尚存大门‘父子登魁’匾额清晰可见。”难忘坂中

杨门人才辈出,其他氏族亦不逊色,郑会龙荣登宋宝佑丙辰科进士,陈良碤于清道光十一年摘膺武举人,褒赠“武魁”称号。

难忘坂中,难忘其神奇的民间传说。那广泛流传于闽浙一带的《钱塘出才女》,至今脍炙人口:相传古时溪尾镇有位青年,不拘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闻悉钱塘村有才女,就欲前往目睹芳容,亲临求证,究竟如何?而娶之为妻。那日,青年不约来到钱塘村外,正巧遇见一女子手抱幼孩,遂向其问路,误为已婚,称其“阿嫂”,姑娘不悦,以福安方言诗出口成章:“上条官岭长又长,下条官岭通钱塘。钱塘是钱塘,人客(福安方言叫法,即‘客人’之意。)问路冇(不)内行;十八女子未出嫁,缘何叫我嫂嫂行(辈份)。”小伙子大吃一惊,知道自己错了,慌忙解释道:“出奇真出奇,钱塘村中我没来;十八女子没出嫁,手抱孩子哪里来?”姑娘有礼有节脱口而出:“人客出门嘴莫杠(没分寸),瓜(gua福安方言,意为‘逗留’。)厝食(喝)茶跟食(抽)烟,厝中也有哥和嫂,手抱孩子我叫孙(侄儿)。”顿时,男青年幡然大悟,发现眼前女子就是自己要找之人,不禁大喜与之叙谈······难忘坂中

  图为:福霞县委上村区委、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变成一块空地。难忘坂中

难忘坂中,难忘坂中的烽火岁月。19343月至12月,这里曾是中共福霞县委上村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时任福霞县委书记曾志,曾在此养伤三个多月,镂刻着老区人民为革命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烙印。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委员施霖乔装教书先生,到坂中村开辟秘密海上运输线,将闽东苏区所需的武器弹药、粮食布匹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至这里,再辗转乡间道路护送到闽东苏区政府所在地——溪柄镇柏柱洋斗面村。难忘坂中

踏着笔直的鹅卵古巷道,拾阶而上,老刘引领我们走到一处断壁残桓,望着满眼杂草丛生的宅基地,指着斑驳的土墙、破落的马厩,心情沉重地倾述:“这就是当年福(安)霞(浦)县委上村区委、区苏维埃政府遗址,两座房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那时,上村区苏维埃政府依托山高林密、水路便捷,担负起闽东苏区秘密海上交通线运输任务。这条秘密海上运输线,虽才运行九个月,但因次数多、范围广,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怀疑,先派一排正规军前来清剿。哪知围剿消息透露,区委在半路设伏,将带队排长击毙,并击退了清剿队伍。难忘坂中

      图为:上村1-2号古民居,曾志同志曾经居住疗伤处。

为此,国民党反动当局暴怒,连续派部队对上村区委、区苏维埃政府,进行13次疯狂大围剿,直至将苏维埃区政府、武器仓库烧为灰烬,闹革命者房屋焚灭,方才甘心,就连古道旁枝繁叶茂、数百年之久的樟树也未能幸免,被大火烧焦、枯萎……这些残垣断壁,见证了老区人民的悲壮历史和巨大牺牲,永远载入闽东苏区革命史册。

神奇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年,沉寂15年的古樟树竟然枯木逢春,老树发新枝,又重新复活了!如今,古樟已经高耸入云天,遮荫避日,传颂着与新中国荣辱与共的奇迹。”难忘坂中

难忘坂中,难忘坂中的美丽新姿!进入二十一世纪,坂中村老区人民重振当年雄风,凭借一双勤奋之手,精准施策,兴办茶厂,“农渔工”齐头并进,多种经营振兴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打造美丽乡村,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两万元。山村别墅拔地而起,古民居典雅如初,绵长的官岭古道,记忆着时代的衍变,目睹着坂中村的繁荣发展,走进新时代的灿烂辉煌。

夕阳渐渐西下,大家却有不舍之情,依然沉湎于坂中村的诗情画意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竹酒飘醇香
后一篇:宁海争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