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章语言阅读及考查的要求是:“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文本教学中,语言的品味赏析是学习训练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平时的测试和中考中,语言品味赏析题也必考的内容,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语言赏析题是指对阅读文段的语言进行赏析、品味的试题。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往往脑子一片空白,无从下手,关键是没有掌握品味赏析的方法。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语言品味赏析。
赏析文学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
例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魏巍《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赏析:这句话“狡猾”一词,原意是形容人很不老实,文中是“调皮,机个孩子对老师的机敏观察和自以为把握了老师心理状态的得意心理。
答题格式:。。。。。。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
基本格式:修辞手法
内容
效果(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反复句、夸张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泛的。
(1)
(2)
(3)
(4)
(5)
(6)
(7)
(8)
2011年桂林市中考阅读题《老村与老屋》中:“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三、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句式的角度来分析,句式的类型有:感叹句、疑问句(包括反问句、设问句,这两个句子都是无疑而问的)、祈使句、陈述句(包括肯定局、一般否定句、双重否定句)、长剧和短句、骈句{或叫整句}(包括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和散句。
如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层髹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例1:品析第(7)段中的画线句。(《叶子时期的梅》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7)对于梅,人们喜欢它开花时后面总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例1:品析第(7)段中的画线句。(《叶子时期的梅》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7)对于梅,人们喜欢它开花时后面总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注意:对于句式的单独考查目前不算多,常常是与其他赏析角度相融合,我们平时要注意加强积累。我们还需对各类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都了然于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进行赏析,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往往考查较多的是描写句、议论句和抒情句。(特别侧重对描写方法作用的考查)下面我再具体分成几个角度分析:
例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例2: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绝唱》: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2)从人物描写方法赏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等)
基本格式是:此句运用。。。。。。描写方法,表现了(刻画了)。。。。。。的。。。。。的性格特点,准确或生动形象或富有情趣地。。。。。。
例3: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3)从环境描写方法入手赏析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故事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作品的主题等。
(答题范式:这是。。。。。。描写,起。。。。。作用,烘托(渲染、交代、推动、衬托)了。。。。。。)
例4:2011年湖北荆州市中考题《汤姆的午餐》(11)段画线句子的作用:“露西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一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尽管露西老师竭力控制住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棒突然从中间断成了两截。
例5: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又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五、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进行赏析。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夸张、拟人、衬托、铺垫、伏笔、设置悬念、误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移情
于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首尾照应、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夹叙夹议)、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反讽手法等。
赏析:本文开头第一句设置悬念。这样写可以增强故事的神秘感和紧张气氛,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2:2008年赴州市中考题《父亲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赏析:这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林密集、阴深的特点,点染了一种令人焦虑的气氛,暗示父子俩走出密林的艰难,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例3: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六、从衔接照应的角度品味赏析
重点句子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句子的位置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句子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
1)
(2)
例1、朱自清《绿》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例2、朱自清《绿》结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例3、鲁迅的《故乡》第三段:“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要赏析的语言一般都有一定的特色,我们在赏析的时候要明晰题干的要求,看看要求是从炼字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还是从表达方式赏析,或者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等。只有搞清题意,我们才
能更好的按要求答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
(2)
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存在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所以答题前首先要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然后结合题目要求,确定赏析角度,找准切入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挖掘文中的美点、亮点、感点、妙点来思考,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回扣原文,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赏析。
(3)
在解答语言品味赏析题,常见的一种情况是:确定了赏析角度,也明确了答题思路,却总是不能得高分。原因很简单,答题格式不规范,答题要点有遗漏,答题语言不完善。一般来说,作品的赏析要讲究一定的格式,要先答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再通过文章的内容来支撑。先总说,再分说;先概括说,再具体说。当然题目情况不同,具体答题情况也不同。答题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要表达出自己对句子的真切体会或感受。
我相信只要学生掌握了语言品味赏析的方法,明确了答题注意事项,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就可以满怀信心地应对今后的考试和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