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尾段的作用

(2017-04-28 23:31:12)
标签:

教育

分类: 中考
段落的作用 
文章段落开头的作用: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再分别从结构内容上作答,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 
   对上:AA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B 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旨   本身:A 渲染了。。。。。。的气氛  B  突出表现例---------- 
对下:A 引出下文---------   B 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C  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互呼应到D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间段落的作用: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具体的内容上结构上作答,该段本省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作答 
1. 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 2. 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 
3. 文章有-------转为------   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
由历史转为现实,由感性转为理性等 
结尾的作用:结构上1.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2,是文章前后照应3,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内容上: 
直白类  :表达了         深化了    的主旨强化了作者   的观点 
                含蓄类: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省                        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韵味                         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练习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18. 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 的特点。(2分)

19. 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2分)

20.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21. 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8.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2分)

19.①为母亲付出的艰辛二心疼;(1分) ②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1分)

20.(1)运用拟人,通过“努力”“力量”“手脚”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2分,方法1分,作用1分)

(2)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2分,方法1分,作用1分)

21.①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1分) ②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献的品质;(1分) ③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