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雕虎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

(2017-08-11 16:01:34)
标签:

玉石文化

艺术创作

苏建云玉雕

和田玉

收藏

http://s11/mw690/006JjySLzy7dhEkmLxM3a&690<wbr>赞美马的诗句 <wbr>吟诵马的诗句" TITLE="关于含马的诗句 <wbr>赞美马的诗句 <wbr>吟诵马的诗句" ACTION-DATA="http://s11/mw690/006JjySLzy7dhEkmLxM3a&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由来已久,其中关于虎的题材似乎更深得人心,用以辟邪祛灾、祈求幸福吉祥。特别是艺术品,比如玉雕关于虎的题材似乎更深得人心。

“虎”文化蔚为大观虎,俗称“老虎”,北方又叫作“大虫”。虎是虎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很高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方神”概念中,虎是威猛的象征,镇守西方,同时也具有吉祥、正义、辟邪等作用。虎和龙的地位,比较之下,相差并不很大。老百姓用“龙”字取名的,与用“虎”字取名的,数量都极其可观,而且不分男女之别,可见大家都比较喜欢“虎”的文化含义。一种凶猛的食肉猫科动物,它体量庞大,性情威猛,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所崇拜的图腾之一,同时也被人誉之为“百兽之王”。 


由于虎所具有的这种神威,据说在我国古代,祖先们还把它作为了一种护卫神兽,以便祛邪辟灾。远在三千年前,虎的形象就被作为吉瑞的标志,据《周礼》记载:当时就已经在大门上画猛虎,有用其守门、御凶、辟邪、接纳吉祥的习俗。特别在周、秦、汉时期,统治者在帝王陵墓前设置的镇墓兽就多有虎的形象。《风俗通义》中说:“方向氏葬日,入坟驱罔象,罔象好食死人肝脑……罔象畏虎,故于墓前立虎也”。《封氏见闻记》也说:“秦汉以来,帝王陵寝,有石麒麟、石辟邪、石兕、石马之属,人臣墓有石人、石虎、石柱之类,皆表饰坟垅,如生前仪卫”。 

之后,由于长期受这种习俗的影响,为能达到生前也能辟邪消灾的目的,祖先们又演绎出许多与虎相关的“虎”文化。比如虎有“上山虎”、“下山虎”、“卧虎”、“走虎”之别。“上山虎”寓有“富裕”和“进取”,“下山虎”意含“落魄”走下坡路。再比如在古代,称勇敢男孩为“虎子”,称勇将为“虎将”,在军营里调兵遣将的信物为“虎符”,危险境地称“虎穴”。

 

老虎体型雄健,生性凶猛,虎啸震天,是勇猛、威武的象征。额头上的汉字“王”的花纹,更是“王者”的象征,尊之为“山君”、“镇山之神”、“兽中之王”。 作珠宝摆件时,寓意威猛、驱邪、平安之意。民间认为虎能驱除五毒、保佑康宁,用于首饰挂件、儿童饰品中,是希望百病不生,活泼健康,跟小老虎一样健壮、生龙活虎的,又寓意吉祥、威武、勇健。


到了清代,更有人称武科榜为“虎榜(即龙虎榜)”。特别当虎那种祛邪辟灾和威猛阳刚的形象被融入民俗文化中后,虎更成为了民间无限信奉和崇敬的对象。比如在我国广大农村,就有称呼小孩为“虎娃”、“虎妞”的,逢年过节时也有长辈为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挂“虎肚兜”、睡“虎头枕”的,端午节中还有长辈为小孩额头沾酒画“王”字等等,枚不胜举。 

此外,在吉祥寓意上的“虎虎(富富)生威”、“虎(富)年吉祥”、“虎(富)年有余(鱼)”等等的口彩,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