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愈《符读书城南》
(2020-03-07 07:19:52)
标签:
杂谈 |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要知道一开始,大家的能力没有贤愚之分)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因为不勤学,于是踏入了不同的门径)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两家都生孩子,孩提时是一样的)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稍大一起嬉戏,就像没有区别的小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到十二三岁,各人表现才稍稍有些不同)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到二十岁,差别变大,像清沟与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三十岁人已长成,区别如龙和猪一样大)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龙马飞黄腾达,看不到地上的癞蛤蟆)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有人成了马前卒,还经常被鞭打受伤)
——这部分主要说学与不学的区别。首先告诫儿子,在学习能力上聪明人和愚蠢的人刚开始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差别是后天形成的。接下来,通过典型描绘,形象地展示了读书改变人命运的过程。说明读书改变人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必须潜心钻研,抛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学问藏在身上,不管到哪儿都用不完)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做君子还是当小人,与父母没有关系)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古今有出息的三公宰相,都出身贫寒)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再看三公后人,穷得出门连毛驴都没有)
—— 这部分说知识与金钱的区别。首先,金钱虽然贵重,但却难以保管;知识一旦掌握便与身俱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金钱可以从前辈那里继承,知识却必须自己去获取。这充分说明获取知识比获得金钱更能改变人的命运。
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一滩积水没有源头,很快就干涸了)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为人处世陷于不义,谈何好名誉)
——这部分讲学习的方法,要抓住根本。抓住根本,武装头脑,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现在秋雨初停,凉爽的天气已遍布郊外)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正好可以乘着灯火,打开书卷来读)
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从早到晚我都念着你,只望你能珍惜光阴)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恩以爱之,义以教之,两者或有一失,我写诗劝你不要再徘徊不前)
——这部分交代写作时间及原由。时值初秋,正是读书的大好时节,作为学童,你要珍惜时光,勤奋苦读。作为父亲,我爱你不忍心让你受苦,但出于道义,我又不得不督促你学习。所以写了这首诗,希望你千万不可三心二意,徘徊不前。
《符读书城南》全诗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饱含着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据史书记载,韩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8岁中进士,官至国子博士、襄阳别驾,检校礼部户部郎中。这说明了这首诫子诗写得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教育意义,能催人立志,奋发上进,值得后人借鉴。
韩愈这首诗作于13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那时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入朝做官。所谓“学成文武艺,贷予帝王家”,成了当时学生和家长梦寐以求的目标。韩愈本人也是通过这条道一路走过来的。这一点,不能苛求于古人。我们今天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诗中所包含的读书做官的思想虽然已经过时了,但古人要求孩子刻苦求学的精神是可取的。特别是诗中含有的关于“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获取知识比拥有财富更重要”,“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学习要重视基础,脚踏实地”等观点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由读韩愈的《符读书城南》,我想到古代众多劝学名篇,在中国历史上竞相绽放,层出不穷,其伟大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其一,教育子弟成才成人,利在个人,功在国家,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文武人才;其二,重视诵读经典,客观上传承和发扬了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其三,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人才荟萃,后继有人,之所以中华文明绵延不断五千年,一直传承到今天,你说与那些劝学名篇没有关系吗?
古代圣贤的劝学名篇,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应该占有当之无愧的一席之地。让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从中汲取优秀传统的滋养,发奋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