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汉碎语
老汉碎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5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的自由观

(2020-02-21 05:26:16)
标签:

杂谈


最近,读《论语·为政》里的一段话,有新的感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觉得最后一句,“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就是孔子对“自由”的论述吗?

我理解,“从心所欲”就是随心所欲,就是今人所谓的自由。在孔子的诸多言论中,对其弟子以及时人,限制性的言论很多,例如:“克己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能乱看、乱听、乱说、乱动,好像处处都管得死死的,没有一点点自由。但是,孔子还是主张自由的,“从心所欲”,就是最旗帜鲜明的一句话——不,这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一种理念。孔子主张自由的理念、欣赏自由的话语,在其他地方肯定还有,让我们慢慢去阅读发现吧。

孔子这段话的原意真得好好理解。他说他“三十而立”,立什么呢?没有说,从他的其他言论(如:“不知礼,无以立”)可知,是立礼。不是我们今人说的,成家立业。“四十而不惑”,就是礼学得明白了,没有疑惑了。也不是泛指什么都没有疑问了。整段的话,都是顺着“礼”这个指导思想说的。直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他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又能不逾越礼的规范。这里的“矩”,广义上可以讲指规则,但在孔子的语境里,应该是指“礼”,是周礼,是周朝的典章制度。在孔子的时代,他把周礼当成一切行为的规范。在遵守周礼的前提下,可以“从心所欲”。既能“从心所欲”,又能“不逾矩”,体现了孔子朴素的辩证思维。而且,我想,孔子不但这样说,也一定做到了。孔子是万世师表,言行不一还行吗?

这就是孔子的自由观:“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认识孔子自由观的同时,我们不妨比照一下西方名人对自由的论述:

毕达哥拉斯说:“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柏拉图说:“任何国家和个人,极端的自由必然会导致极端的奴役。”

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黑格尔说:“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罗曼·罗兰说:“一个人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绝对自由是混乱。”

东西方的自由观,多么高度一致呀!西方名人谈论自由,都强调“法律”“纪律”“制约”,强调没有绝对的自由。孔子则强调“不逾矩”。相比之下,孔子的自由观比他们毫不逊色。只是我国古代还没有“自由”这个词儿罢了。

但是,极其可悲的是,孔子的自由观没有得到践行。我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们,都无视孔子的自由观,都极力片面地把他的那些“非礼勿动”的言论捧上了天,奉为圭臬,到后来甚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主张,致使百姓乃至官吏都失去了自由,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从心所欲”。孔子的自由观,被完全歪曲了,湮没了。

孔子的自由观,尽管离我们两千五百多年了,而且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没有践行过,今天把它展现给世人,让它重见天日,让它光耀中华,这不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理解和践行孔子的自由观,问题的关键就在一个字上,就是这个“矩”。孔子心目中的“矩”,是礼。礼这东西,早已进了历史博物馆。但是,“矩”依然存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矩”当然应与时俱进。今天我们的“矩”,就是我们常说的“底线”“红线”,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和社会的法规,二是自然的法则。自由与法治,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之一,两者必须辩证统一,才能建设好和谐社会。

总而言之,自由,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可惜呀,我们今天有些人只知道西方人的名言,却不知道我们老祖宗还有这样宝贵的遗训。

请注意,我们今后再谈论“自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孔老夫子的这句话:“从心所欲,不逾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