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语“木秀于林”告诉我们

(2019-07-01 22:32:11)
标签:

杂谈


网传:于光远先生曾制作出别具一格的字谜,题目是从一个汉字改成另一个汉字,打一句成语,例如“奏“改成“春“,谜底是”偷天换日“。下面列举了15个字谜,让大家做猜成语的游戏。我把它转发到我的一个师生群里,让大家参与这个活动。大家你猜出一个,他猜出一个,好不热闹。只是其中有一谜是”林“改成”森“,相比于其他各题,可能难度最大,费了好多时间没有人猜出来。后来,一名同学答出,说是”木秀于林“。我立表赞赏,认为切合题意。你看,“森“字上面的”木“,不是”木秀于林“吗?多么形象啊! 

“木秀于林“这个成语,头脑里有点印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出于何处,原意是什么,现在怎样完整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却不甚了了。好在可以上网搜啊,不懂就学嘛,现学现卖。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运命论》是一篇亦骈亦散的论说文,主要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之间的关系。那是个群雄争霸、动乱杀伐最激烈的时期,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中,文人的受害自然首当其冲。当时探讨命运的文章特别多,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文人们越是对命运感到迷茫、畏惧,便越是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探索命运的奥秘。作者生于斯世,有感于国家兴衰,君臣遇合之无常,于是把这一切都委之于运命,写出此论。尽管全篇意在告诫人们应看透世事,明哲保身,但是,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作者本人的不佳境遇,这些看似消极的观点实际上却曲折地表现出作者的人格和骨气。文中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佳句,流传至今,供我们欣赏运用。

 成语中的“秀”字是出众、突出的意思。“木秀于林”,就是高大的树木在树林里总是突显出来。“风必摧之”,就是总是被大风先吹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基本解释是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非难和打击。这在古代小农经济私有制的时代肯定是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即使在现今也没有完全绝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其根源在人的嫉妒心理。这种心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中孕育的,在个人占有欲没有得到满足时,面对"人好我差,人有我无"的局面,心里自然就不是滋味,自然就妒火中烧。于是,便去破坏别人的东西,力图把别人拉回到和自己一样的起跑线上。嫉妒别人的人常有挫折感和忿忿不平的情绪,这种情绪很容易互相感染,所以,他们很容易抱团去对付那些优秀的人。这样就形成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结果。这完全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过去社会的停滞不前、愚昧落后,乃至现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活力,危难关头无人敢做“秀木”,不能说与这种社会现象没有关系。

我们的时代需要大批的“秀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大批的“秀木”。大批的“秀木”在改革开放中,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秀木“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一方面告诫那些优秀人才不要太过在众人里出风头,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嫉妒者的发难。这么说,这句话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但另一方面又鼓励人们要敢于“木秀于林”。 在当今这个鼓励创新、崇尚个性的时代,如果你是一个有才有德之人,你彰显你的个性,将你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对朋友无害,对社会无害,而对国家有利,那么“木秀于林”就值得大力提倡。

对于“秀木”而言,在彰显你的个性之时,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定要不怕别人妒贤嫉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消极行为,要准备好走艰难曲折的道路,百般打击不回头,要坚信超越众人的优秀人才必定要经历磨难,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时,在彰显你的个性之时,应该谦虚谨慎,注意尊重领导,团结好各方力量,处理好人际关系,先进带后进,真正做到非常优秀,这样才能不遭人非议,才能受人尊敬爱戴,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秀木”往往会成为被嫉妒的对象,那么,被妒者该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呢?首先,你要把被人嫉妒、被人孤立看成是成功的副产品,你若一无是处,谁会去嫉妒你?正所谓:无人妒者是庸才。这样想,遇到委屈时便不会着急上火,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其次,永远不要试图与好妒者们进行论战,你无法得分,更无法赢得比赛。第三,遇到他人对你的工作进行干扰、搞小动作时,不要和他计较,不要报复,宽容和高姿态会给你赢得更多的分数。这样,别人的嫉妒也许会转化成为对你的钦佩,至少会对那些见不得你好的人,也有一定的安慰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处处对“秀木”们严加苛求,我们对好妒者也要说几句话。好妒者应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不良行为。好妒者应该把别人的成功,别人的""视为对自己的鞭策和挑战,从自我发展中提升自我价值感,而不是试图以打击别人来抬高自己。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新时代要求我们人人都是奋斗者,你还好意思做拉扯别人前进的好妒者?

我们还要对领导者说几句话。任彦申说过:“领导是最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在“秀木”和好妒者面前,要分清良莠,辨清真伪,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颠倒是非,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正气,打击歪风。对新生的“秀木”要精心呵护、耐心指导,让他们在群众中锻炼成长。对傲才者要经常提醒、勤于敲打。而对于那些毫无根据的飞短流长,则要明察秋毫,以正视听,给“秀木”们迅速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坏境。

魏晋时代的李康发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哀叹,那是时代的必然。我们今天处在与之有天壤之别的新时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度里,知识分子的前程与这个时代、与自己国家,已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再也不仅仅是个人命运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时代根源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国家和人民欢迎越来越多的知识人才“木秀于林”,全力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应该再也没有“风必摧之”的担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