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2017-09-18 14:36:38)
于丹在最近一期央视《文明之旅》中讲述了《恕道的智慧》,强调恕道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中讲到对孩子的教育要宽容时,讲了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蕴含深刻,耐人寻味。
一天,陶行知看见一学生在打同学,就令其住手,让他去办公室,批评教育他。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那学生已先到了。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糖给学生,说:“你比我先到了,奖励你一块糖。”那学生是来挨批评的,想不到先受到了表扬,便莫名其妙地接住了糖。接着,陶行知拿出第二块糖,说:“你打人时,我叫你不打,你就不打。这块糖奖励你及时听话。”学生又不安地收住糖。接着,陶行知拿出第三块糖,说:“刚才我去了解了一下,你打人是因为那同学欺负女生。这块糖奖励你有正义感。”这时,学生已感动得哭了起来,连声说:“校长,我错了,我错了,我打人不对,我不该打同学。”陶行知拿出第四块糖,说:“这块糖奖励你认错了。你回去吧。”陶行知没有说一句批评教育学生的话,却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是教育学上有名的案例,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的理解是,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有肯定,充分肯定他的进步;一定要有尊重,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但也不能放弃适度的惩戒(如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缺乏惩戒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于丹在这里讲这个故事,意在说明老师教育学生时对学生要宽容。学生犯了错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每个孩子内心里都有光明和美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奖励和呵护。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角色定位,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教育学生时要唤醒学生的良知,启发学生的觉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那种发现学生错误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有违教育的初衷。
于丹说,宽恕二字,先有宽,后有恕。平时把自己养“宽”,临事时才能做到“恕”。教师对待学生的“宽”主要表现在平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戴着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把它积累在脑子里,像档案一样存放着,待到学生需要宽容时,就能如数家珍地说出来,使学生深受感动,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教育,真心实意地改正错误。教师的“口袋里”要装放着许多的“糖”,能随时随地拿出来奖励学生。当然,这“糖”不一定是真糖,也可能是有形的文具、玩具,无形的赞扬、微笑。总之,达到教育目的即可。
于丹还强调现在的孩子特别需要培养宽容的品格。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永远是长辈们让着他们。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长大,很容易让他们不会宽容人,因此,在教育孩子时让他们看到宽容、学会宽容特别重要。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就让学生看到了宽容,从而也让学生学会宽容。老师们、家长们,让我们都从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中,学习宽恕的智慧,掌握教育的真谛,努力培养学生宽容宽让等高尚品格,早日成人成才。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秘密之一是他的口袋里有糖,老师家长朋友们,你们口袋里有糖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