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粉施釉法-元代景德镇窑工一次没有成功的尝试

(2017-06-15 10:26:51)
分类: 瓷器收藏与鉴赏
      元代,景德镇窑工在瓷器烧制工艺中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比如二元配方的使用,青花瓷的成功烧制,釉里红的创烧成功等,但有一项技术创新却半途而废,这就是干粉施釉法。所谓干粉施釉法,顾名思义,就是用釉果干粉直接在瓷器上施釉。可是究竟如何施釉,却没有史料介绍。直到我有机会收藏到一件元代瓷器,通过多年把玩后才悟出其中基本原理。下面将其记述下来与对此有兴趣的藏友分享。
     我的收藏品是一件元青花盘,口径32.7公分,底径20公分,高6公分。(见图1)http://s8/mw690/006IPp5gzy7bSafdKjZd7&690
                             图1
     尽管这件盘直径几乎达到了33公分,但在已知的元青花盘中仍只能算小兄弟。该盘青花发色浓艳,具有进口钴料苏麻泥青的全部特征,蛋青色釉面下密布白色小斑点,显得十分厚重。盘的口沿有多处脱釉,形成人们常说的虫咬釉,起初我认为是胎质有问题,胎釉结合不紧密。可瓷盘其他釉面都十分坚质,并没有脱釉现象。
     后来,我在查阅资料中看到有文章介绍,元代景德镇窑工除了采用传统的刷、浇、浸、晃、吹等方法给瓷器施釉外,还创新了一种干粉施釉法,但究竟怎么用干粉施釉并没有作说明。我在把玩中发现这件元青花瓷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外底是施釉的。大家知道,无论各国家博物馆藏还是个人收藏的元青花中,除发现少有的几件玉壶春瓶和执壶底施釉外,象这样的大盘底部施满釉十分罕见,几乎没见报道过。(见图2)http://s1/mw690/006IPp5gzy7bSWaGgww30&690
                                                                                         图2
      按一般的说法,凡所谓元青花底部施釉的,基本可以认定是新仿。但这件元青花我认定它不是新作,因此必须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说服自己。我在把玩中发现,这件大盘采用的是浸釉法施釉,即将彩绘凉干后的瓷盘直接浸入釉水中,然后取出来凉釉,这从瓷盘底部未见刷痕并且施釉比较厚重得到证实。但那些密密麻麻的白色小斑点是怎么出现的呢?(见图3)http://s1/mw690/006IPp5gzy7bSYu3QMEe0&690
                                                                                    图3
    经过反复观察,我慢慢明白了其中的奥迷:所谓的干粉施釉法,并不是直接用釉粉洒在瓷器上,这样釉是无法沾附在瓷胎上的,而是先将瓷胎浸上釉水,然后将釉果碾磨成极细的粉沫,用罗均匀的洒在浸了釉水的瓷盘上,让釉粉在釉水的浸泡下逐渐汲入水分,可是由于釉水过稠,一部分釉粉吸水不足,在釉面下遂形成了细微干粉斑点。同时,大盘口沿釉水在凉胎时下流快,致使洒在口沿的釉粉严重吸水不足,形成块状斑,在长时间地下土浸或空气作用下,自然开裂剥落,形成脱釉。(见图4)http://s15/mw690/006IPp5gzy7bT0X4TMy6e&690

                                                                                              图4
      元代,不但大多数瓷器胎体厚重,而且施釉也讲究厚实,比如钧窑、龙泉窑采用多次重复施釉的办法来实现。为省去反复施釉的麻烦,景德镇窑工尝试用干粉施釉法来加快生产流程,以期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可惜,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尽如人意,干粉施釉法最终没能流传下来,这件元青花大盘也许就成为了干粉施釉法难得一见的典型案例。当然,我相信绝对不应该只有这只青花盘采用了干粉施釉法,一定还有类似的元青花传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