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经过反复观察,我慢慢明白了其中的奥迷:所谓的干粉施釉法,并不是直接用釉粉洒在瓷器上,这样釉是无法沾附在瓷胎上的,而是先将瓷胎浸上釉水,然后将釉果碾磨成极细的粉沫,用罗均匀的洒在浸了釉水的瓷盘上,让釉粉在釉水的浸泡下逐渐汲入水分,可是由于釉水过稠,一部分釉粉吸水不足,在釉面下遂形成了细微干粉斑点。同时,大盘口沿釉水在凉胎时下流快,致使洒在口沿的釉粉严重吸水不足,形成块状斑,在长时间地下土浸或空气作用下,自然开裂剥落,形成脱釉。(见图4)http://s15/mw690/006IPp5gzy7bT0X4TMy6e&690
图4
元代,不但大多数瓷器胎体厚重,而且施釉也讲究厚实,比如钧窑、龙泉窑采用多次重复施釉的办法来实现。为省去反复施釉的麻烦,景德镇窑工尝试用干粉施釉法来加快生产流程,以期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可惜,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尽如人意,干粉施釉法最终没能流传下来,这件元青花大盘也许就成为了干粉施釉法难得一见的典型案例。当然,我相信绝对不应该只有这只青花盘采用了干粉施釉法,一定还有类似的元青花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