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23)宣化上人讲述
(2025-10-05 21:53:01)
标签:
文化教育 |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我今见闻得受持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一(20)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美国北加州万佛城宣化禅师述
菩萨戒弟子方果悟笔录
本经第六因缘为‘明二门,利今后’,首句的意思是令众生明白平等与方便这两种法门,平等法门乃一心万法,原本无差,平等一相的意思;方便法门为权宜之法,意即不是实在的,而是在实法之中善巧运用,属暂时性的,而实法则永远不会变易,故说法有权实两门,时以权巧方便,导之趋入实法。
举个例子:好像释迦牟尼佛的‘空拳度子’,他抓著一个空拳头,去救度一个小孩子,起因为有一个小孩子往井边爬去,差不多要掉到井里去了,如果掉进井里去就会淹死,叫他回头,他是不会听从的,因此,释迦佛便抓著他的拳头说:‘我这手里有糖,你快点回来吧!我把糖给你。’小孩子听说有糖吃,于是便爬回来了。这是不是佛在打妄语呢?不是的!佛陀对众生施教,常用这种权巧的方便法门。
‘利今后’的今,可以指为佛在世的时候,也可以指为现在,以致于将来的一切众生,因为大家都可以得到这个利益,得到法的灌溉,故称‘明二相,利今后。’这是十门分别中之二——起教因缘的第六因缘。
由于上述的六种因缘,故有这部楞严经之说,而此部经是以平等与方便这两个法门说法的,平等法门是实法,方便法门是权宜之法,佛以此二门教化众生,令诸众生离苦得乐,终证佛果。
第三门是‘藏乘摄属’,也可以说是藏乘分摄。藏即三藏,分为经藏、律藏,及论藏,三藏又属三无漏学,亦即‘戒、定、慧’。经藏属于定学,律藏为戒学,论藏乃慧学,在中国的经典上常看到‘三藏法师’这种称呼,便是指这三藏。经藏中所宣说的,多数是教人修定,例如此部经便是教你修禅定的,故这部经是有关定学,属于经藏,但其中也兼及戒学与慧学,只是不多,故说它是以定学为本,如前面所说:‘示性定,劝实证’,便是此部经的宗旨。在经文中,说及了四种清净明诲,这是讲戒,但演释不多,故此部经不属戒经,也不专论慧学,只是以戒慧辅导定学而已。
说到乘,什么叫乘呢?比方轿车,车有大小,小车只能自乘,如脚踏车,故称小乘,小乘乃声闻缘觉乘,大乘即菩萨乘。菩萨乘犹如大车,可载很多人,所以佛所说教,有大小乘之别。而这部经为教菩萨法,乃诸佛所护念,属大乘所摄,故是一部大乘的经典。
为何说这部经是教菩萨法的呢?因为有些阿罗汉要回小向大,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阿难从摩登伽女的家回到佛所,乃启请释迦牟尼佛,指示他过去一切如来所修的菩提道,于是,释迦佛答覆他所问的,说道:‘这种法就是菩萨所修的法。’故这部经是属菩萨乘,而不是小乘法。
(本文出处:网络下载,如有不当,烦请指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