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19)宣化上人讲述
(2025-10-02 20:45:41)
标签:
文化教育 |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我今见闻得受持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一(16)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美国北加州万佛城宣化禅师述
菩萨戒弟子方果悟笔录
菩提即是觉悟的道理,觉悟些什么呢?悟到一切都无所执著,若有所执,就不会觉悟。觉悟的滋味怎么样呢?是把烦恼断了,到没有烦恼、没有无明时,就现出智慧,因而得到解脱,这叫开佛知见。
还有‘示佛知见’,示即开示,佛的知见开发了,还必须用一番功夫,怎样用功呢?像开金矿一样,需要工人去工作,一点一点地把泥土挖开来,还须专心去淘洗,把真金淘出来,所以必须指示众生怎样去得到真正的精金,这是示佛知见。然后,又要悟佛知见,得到了指示,必须依法修行,如实用功。比如天天坐禅,有一天使会豁然贯通、突然的开悟了,开什么悟呢?是真正的了解,会觉得:哦!原来是这样,原本是这么一同事!于是人生的问题便明白了,这是悟佛知见。
佛的知见,不像我们众生的知见,整天尽打妄想,生出执著心,谁对我有一点不好,就生出烦恼心,其实,你若对人家好,怎会有人对你不好呢?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有人对你不好,因为不是人家对自己不好,而是自己对人家不好,这叫做‘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巴掌才会响。’在悟佛知见之后,便是入佛知见,须勤谨专修,回光返照,待光照到了心里去时,整个智慧也就开现,这是入佛知见。
佛说法凡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为众生说法,教化众生,这是指佛所说法,一代时教的大概而言。若以本经来说:‘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部经的因缘有六种:
第一因缘是‘恃多闻,忽定力’,恃乃仗恃之意,仗恃什么呢?仗恃多闻。多闻是多所见闻,如读经听法多,知识也多,好像阿难便具有多闻的机缘与能力,佛所说的法因他常随侍数十年,每一法会所说的他都记得住,真是过耳不忘,这叫多闻,也称博闻强记。因所记取的道理多了,便有所仗恃,故说恃多闻。忽定力,是忽略了定力的重要,阿难就是这样,以为能广闻知见就够了,因而不重视定的修养,不去用功参禅,不晓得打坐是行,听法是解,所以我们必须解行并进,互为相应,才是正途。希望各位既重多闻,尤重定力,双管齐下,勇猛精进,这样,当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殊胜境界。
这部经乃以楞严咒去解救阿难而引起的,一天,阿难独自出去乞食,遇到摩登伽女,那时的摩登伽是外道,她会一种咒术,名先梵天咒,由于见到阿难生得英俊,便为她的女儿用咒术迷惑阿难,供其淫乐,阿难因定力不够,于是不由自主,眼看将要破淫戒了,那时佛陀知道了,即敕文殊菩萨用楞严咒救回受迷的阿难。
(本文出处:网络下载,如有不当,烦请指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