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9日
(2025-06-29 08:42:58)
标签:
文化教育杂谈 |
原著
第三篇
二、外源性疾病(15)
(三)外源性疾病经典案例(2)
2.透表排异法(1)
透表排异法,是清乾隆年间由叶天士倡于前、吴鞠通成于后的一种排异法。排异法是根据排异本能所表现的趋势而制定的利导方法。张仲景的发汗排异、解肌排异各适合两个病种的排异趋势,而到清乾隆时代所流行的传染病大不同于汉代,用发汗法治疗多不救。
医学家在长期的病痛中寻找到透表排异法,到吴鞠通先生《温病条辨》已经成熟。吴鞠通先生在温病初期,主张用辛凉透表法,反对用辛温发汗,这是先生对温病的大感悟、大智慧。
透表排异与发汗排异是同一个目的,而方法用药却大有区别,因为感冒与温病是两个病种,两种病因。不同的病因决定了病理过程的特殊性质,比如流感的排异趋向体表,由汗腺分泌汗液排除病理物质,非发汗不能痊愈;温病的排异趋势尽管也是体表,但温病是从微循环透出病理物质,所以发汗不能排毒反而丧失体液。
汗出于血,汗多伤津液,使得血液相对黏稠,导致微循环不利,反而造成排毒障碍。所以,吴鞠通先生在《温病条辨》中说温病忌汗,汗之不唯病不解,反生它患,应是这个道理。清代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的温病学家的贡献,是中医史上第二次发展,是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创新。
(待续)
前一篇:国学经典《论语》季氏第十六(3)
后一篇:国学经典《论语》季氏第十六(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