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1日
(2025-06-21 08:41:32)
标签:
文化教育杂谈 |
原著
第三篇
二、外源性疾病(13)
(三)外源性疾病经典案例(1)
1.排异出表法(9)
(9)感冒过发汗: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是患者在发汗后汗漏不止的例证,而且患者恶风、小便难、四肢微寒难以屈伸,此种病状要用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生物病原体感染的疾病,其排异趋势向体表的一类,称太阳病。这类病用发汗法,是正确的。但发汗的目的重点不在排汗,而是重在排除致病的异己物质。如果出汗太多,便会发生坏病,这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后果。如果因出汗太多,造成“汗漏不止”(汗出如漏不能止),患者身畏寒,小便困难,四肢难以屈伸,出现拘急、痉挛,这是因为汗出太多体液丧失。血汗同源,津液外越,血液损失,泌尿困难,肌肉组织与运动神经失去温煦与濡养,所以发生上述症状。
桂枝加附子汤是在前述第(5)例证所列的桂枝汤方中加附子1枚,炮,去皮,切。桂枝等药温通血脉,解除体表的排异障碍。加附子1枚,是为了恢复汗腺的张、弛功能。汗出太多,皮肤、汗腺、汗孔的功能虚损,加附子回阳固脱以止汗,温肌肤。附子炮用是为降低毒性和缓药力。
这个方剂是告诉后世学医者,一旦用发汗法不适当,而出现汗漏不止的不良后果的调理方法。因为用排汗法的目的是排除致病物质,绝不是为了排汗,所以一再叮嘱“取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漓”,一是病必不愈,二是汗多亡阳、伤津液。桂枝加附子汤剂,就是为了调补亡阳伤津的不良后果。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