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希彦《大医至简—伤寒论》评注选系列(69)

(2024-07-02 08:29:45)
标签:

文化

教育


黄儒兴整理

闻道人评注

 

淤堵原则

这个层面的问题不是必有的。因为前面两个原则即可组成一个常规的经方了,针对病位的引导能量药往往也能祛除淤堵。如果淤堵较重,才需要另外增加祛除淤堵的药。

【这说的大概多是慢性功能性疾病吧?如此这些,都体现着本能系统的个性病势。】

何为淤堵?就是结实之邪,如:气、湿、饮、痰、痈脓、淤血.......

名词虽异,其理一也,津血能量与邪气僵结代谢而形成的废物淤堵。

较轻之结是气结;如雾之津为湿;有形之津为饮;顽结之津为痰为痈脓;血之郁结为淤血;结而坚则为燥屎为瘤为癌。

以上是经方组方之大原则。

临证之时三大原则必须同参,问证之时不可偏听漏诊。组方用药进退变化皆以证为凭,不可有丝毫主观。

【通过现象看本质,必须分清病性,以本能系统的趋势为凭。】

为医忌入流入派,忌偏执外因。后世之医家,或执于寒凉;或执于滋阴;或执于攻邪;或执于扶阳,且谓之流派。人体无流派,病亦无流派,医家若执流派难免偏执难免误认。

【人体无流派,但人体上本能系统有强弱;病亦无流派,可病有病性,有病名。医家误人是没有进行系统思维。】

天地间纵有地域时气之殊异,但最终要以人体之“证”为确凭。形成病的外因众多,若都去关注,只会自乱,于疗效无益。最终还是以人体的反应为凭据,人体是阴是阳,是寒是热,是表是里,是痰是气,皆以人体为准。例如,干燥之北秋亦多湿证;湿寒之南冬亦多温病。医家若偏执外因,秋燥就要滋阴,冬寒就要温阳,难免误人。

【本能系统是生命的共性。以此共性为凭,这是大规律。中医不仅凭证还要凭病势,证是现象,病势是本质。】

逐条逐字看《伤寒论》,看其眼目着落何处,便可知大要就在此处,一言以蔽之——涉内不涉外。

落于人体之实处,但以证论病,便是涉内。就便是涉内,《伤寒论》之辨证原则也非面面俱到,而是抓大局取大象,抓大而放小。医圣之道取其大者,易学易用,效如桴鼓;后世之医,至博至繁,难学难用,疗效不彰。

【落于人体之实处,就不能人为设置框子,就必须涉内,内求本能系统,就得正确帮助本能系统。】

所谓大道至简,小道至繁,邪道至玄。不可不慎思。

【《伤寒论》背后的理论是本能理论。大道至简,本能系统是生命之本,是大道,故能至简。】

 

结束语:

什么是疾病?排异反应,排异反应、功能性障碍是疾病。什么是治病?对本能活动顺势利导是治病,自主调节,恢复生命自然过程的和谐生态也是治病。以这个疾病观念读《伤寒论》才能对《伤寒论》登堂入室,才能与先师对话,才能领悟先师的大道玄机。这是进入仲景先师思想的入境证。

 

                         ——郭生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