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希彦《大医至简—伤寒论》评注选系列(5)

(2024-04-19 08:43:53)
标签:

文化

教育

黄儒兴整理

闻道人评注

 

六经辨证求真

六经辨证将人体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一对阴阳,三阴三阳是为六经

现在来具体分析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体系。

伤寒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分工不一样

我们知道,后世中医多用五行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这些也是《黄帝内经》里的辨证方式。为什么张仲景要在《黄帝内经》之外提出一套六经辨证指导汤液学呢?要破解《伤寒杂病论》的思路,就必须先弄清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汤液学是用药物来治病的,所以还要在药物上找答案。

后世常说某药入肝经入胆经入肾经之类。事实上药物不是智能的,不能绝对定位。举例说明,黄芩这味药,大家都知道,苦寒药,后世说它清肺火清胃火,也有说它清肝火清大肠火,说法不一,很混乱。都对也都不对,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药物并不能单独走到某一个脏腑或某一个经络,药物只能走层面。我们吃辣椒,一吃头有汗,身也有汗,说明辣椒这味药它走表。大黄这味药,一吃就腹泻,说明它走里走下。事实上药物只能精确到走表、里或半表半里,不能精确到只入肝入肾,更不能单顺某经络巡行。药物在人体里的作用是粗线条的,是走大层面的。我们若用局部的思路去指导使用药物,反而不准确。

药物进入体内按照升降出入的运动方式或向上向外,或向内向下,或调节气机功能然后再向上向外向内向下。

六经辨证体系是大而化之的,所以才适用于指导药物治病。《黄帝内经》里的经络脏腑辨证体系,主要是指导针灸砭熏之类的疗法的,这些治疗是可以具体定位到某经某穴,以及与之对应的脏腑的。所以《黄帝内经》里讲针灸类理法的,不涉方药;《伤寒论》讲方药理论,不涉针灸,经书的分工和界限是明明可见的。很多人在争论究竟是《黄帝内经》里的辨证体系正确,还是《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正确?其实是分工不一样。

用六经辨证体系来说伤寒病是医圣张仲景的选择,求真,就是认识,领悟六经背后的、《伤寒论》背后的理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