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白大医方药论53外源性疾排异性胃肠病方论3(附子泻心汤)
(2023-11-08 22:01:30)
标签:
文化教育 |
附子泻心汤方:三黄汤+附子
辨证:
发热、心下痞+背恶寒.
郭老附子用量一般在10克左右。
附子泻心汤,用附子,提高心脏功能的循环量,它能提高心脏的循环供血量。这个人有心下痞,还心衰,咱别提那个寒热了,这好明白了。用附子,因为心脏功能太低。在一种心衰的情况下给他泻肚子,进一步加重心衰,恐怕会有严重后果,很不好的情况要出现。给他提高循环能力再排异,多巧妙!要不是大智大慧的大家,不可能有这些行为。
附子可以和大黄、黄连、黄芩并用,这是后世绝不允许的事,温凉并进,算什么大夫,这是一句错话,什么叫温凉都不懂,加附子为什么,完全是心下痞的症状,这个人恶寒,不发热,恶寒,《伤寒论》说,背恶寒,不是全身体温低落,只是背恶寒,这一点一定要清楚,背,在一身是最怕冷的地方,背恶寒,背有点发冷,加附子,附子是加强循环,使心脏的排血量增大,增强了循环,这个胃肠的排异才能成功,不是光是对症,说附子治恶寒,这其中有内在联系,就是增强了循环,胃肠循环增强,三黄泻心汤才能发生作用,这是加附子的真正意义。
真正会治病的,他也说热,也说寒。张仲景也说热也说寒。他说热是排异!他说的寒是功能低落,低落就是有障碍。后世没有走这个路,也用这个方子,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就编出来了一大群道理,似是而非的这些东西。不是那么回事。黄连、黄芩是往下走的,是抑制发酵赶紧到肠子里去。附子是因为阳虚,循环衰弱,附子能提高循环的血液量,提高心脏功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