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之《老子》治要下经《德经》学习分享(35)
(2022-06-29 11:12:31)
标签:
文化教育 |
【原文】《老子》: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白话】圣人待人守柔处下,就好像掌握左契,只给予人而不向人索取。有德者待人如同圣人执左契一样;无德者待人就如同执掌赋税,只向人索取而不给与人。天道毫无偏私,永远降福给与而不取完全合乎天道的善人。(注释: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契,契约。古代借贷财物时所用的契劵,竹木制成,劈为两片。左片叫左契,刻着负债人姓名,由债权人保存;右片叫右契,刻着债权人姓名,由负债人保存。索物还物时,以两契相合为凭据。责,责令、要求。此句是说圣明的君主只是施惠于民,而不求回报。)
【解读】大家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我们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混乱到了非常不堪的地步,好像除了追求金钱以外,没有可追的东西一样。尽管国家看到了这一点,及时拨乱反正,可这个惯性很强,末学真正体会到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知道,人的欲望一旦打开很麻烦,如今全世界的状况我们通过报道已经看到了,这就是欲望膨胀的结果,如果没有中国文化来引领,最终只有走向灭亡。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德,是伟大和无私的,那才是自然的大道法则。这些天看《德育古鉴》,其中普贤说了一段话:“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举而措之一家之人,谓之产业;举而措之害天下之民,以利一家之人,谓之冤业。以事业作产业,人怨之;以产业作冤业,天殃之。”说的太好了,可有多少人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一些人,什么钱都敢花,什么钱都敢要,最终把自己送进监狱,很是可怜!下面,我们看看《群书治要》如何理解这段话?
“圣人执左契”,《群书治要》讲:“古者,圣人无文书法律,刻契合符,以为信也。”前面已经讲了,这就是一个信义问题,老祖宗说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看看我们如今还剩下多少,不愧疚吗?仁、义、礼、智、信,快让我们糟蹋完了,现如今“信”也岌岌可危,我们还有啥?!“而不责于人”,《群书治要》讲:“但执可契信,不责人以他事。”他就是个信义之物,圣人心胸开阔,并不会以此来责难与人。
(本文采用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群书治要》线装本原文,主要参考了南怀瑾老师的《老子他说》和杨永胜主编的《国学经典大全集》。由于学识浅陋,见闻浅薄,加之自身的愚钝,不到之处肯定很多,恳请您批评教诲,多多指教,将不胜感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