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太阳脉证28(太阳病理阶段的继发症)
(2022-05-30 11:24:43)
标签:
文化教育 |
郭老把太阳病理阶段的继发症,单独列为一章,便于我们学习、区分太阳病和继发症,这种继发性杂病,由于病因的不同,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他们之间又有联系。郭老讲:“伤寒六经,以提纲为界说,区分了伤寒与继发性杂病。伤寒与继发性杂病,历代医家皆未能于病理上加以区分,甚至多以杂病为伤寒的。这便使得伤寒理发混乱不清,不能认识伤寒六经辩证法的本质。”郭老以仲景六经界说为依据,从病理、病位、病性、病势的整体辨证观点来看伤寒过程与继发性杂病,则明如观火,一目了然。他老人家,把继发性杂病从伤寒中析出来,令立一章分别讨论。郭老把太阳病理过程中继发症总结为十二种。下面我们按照郭老整理的线索进行介绍、学习。
一、悸气
2、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65条。这个发汗后,并不是误发汗,或者是过发汗,就是常规用药进行发汗。“脐下悸”就是脐下发生悸动,就是咚咚跳。“欲作奔豚”郭老讲:“是从进一步的病情发展而言。”“奔豚”就是从肚脐起像猪在跑一样,咚咚咚到咽喉部位,胸中憋闷,很不舒服,过一会又好了。从用药看,这个是下焦停水所致。郭老讲:“悸动是水饮停蓄导致的神经症状。”以茯苓甘草通血利脉缓急,大枣除肠中癖气。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112克 桂枝56克 甘草28克 大枣15枚劈
上四味,以甘澜水2000毫升,先煮茯苓减400毫升,内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6000毫升,置大盆内,以杓杨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上两条,是有悸气的治法,一个是过发汗引起的循环不足,导致心下悸。那个悸动是代偿性的,按着会舒服些。本条是水气造成,是停水所致。在细微处,见病之不同,要靠我们在临床中仔细甄别。我们学医的目的,是为了帮人解除病痛,在于临床应用,因此我们要熟练掌握方剂的特性。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