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辨太阳脉证22(无汗病势)

(2022-05-18 10:35:27)
标签:

文化

教育

39、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日暝,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46条。郭老讲:“本条文中‘此当发其汗’应接‘麻黄汤主之’连读。‘服药已’至‘阳气重故也’等二十七字是仲景加注语。”本条是说,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恶寒的麻黄汤证,这是标准的麻黄汤症状。虽然过了八九天,仍然不解,表证仍在,还应当以发汗法治疗,以麻黄汤主之,就是用麻黄汤进行治疗。“目暝”就是眼目昏黑,眼前发黑,或有更剧的反应衄血,但衄血之后则病解,就是流鼻血后病好了。这种状况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麻黄汤能提高血压,使机体上部和体表血流量增加,使人发烦目暝。病势上冲中,可能会造成鼻黏膜破裂出血,这种出血也是一种排异反应,是一种排除病理物质的方式。古语讲:“药不暝眩,厥疾弗瘳。”也就是说,药吃了以后,不出现暝眩现象,病就不会完全好。因此出现目暝是好现象,不用害怕。

40、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55条。伤寒脉浮紧,无汗发热恶寒当以麻黄汤发汗。由于当发汗而不发汗,而导致衄血,如果衄血之后,表证仍在,也就是说病没有好,仍当以麻黄汤发汗。如果鼻子出了血,病愈了,就不再用药。此条之衄血,非54条衄家。

41、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疼无汗,自衄者愈。

本条在原著第47条,原文没有“疼”字,“身无汗”。末学认为,郭老整理的应该是正确,这种病症属于病毒性感冒,应该身疼的症状。由此看来,鼻出血也是排异的一种,通过流鼻血,把病理产物排出体外,也能好病。我们要记住,病毒性感冒有这个特点,因为麻黄汤证就是病毒性感冒,不用害怕。394041这三条,都是脉紧无汗发热恶寒身疼之太阳无汗病势。39条是服麻黄汤出鼻血病好的;40条是因不发汗导致衄血,衄血后表不解的;41条,也就是本条,是未曾用药而自衄病愈的情况。由于这种上冲的病势,造成流鼻血,使病理物质从血中排出体外而病愈。如果流鼻血没有将病理物质排除,虽衄仍不解,还得治疗。也就是说,太阳病脉浮紧无汗这种病势,无论衄与不衄,有症状存在皆需用麻黄汤发汗以解表邪。394041这三条,是论太阳病无汗病势与衄的证治。注:衄就是流鼻血,鼻腔出血。

42、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43、脉浮而数,可发汗,宜麻黄汤。

4243条分别在原著第5152条。郭老认为,这不是张仲景的手笔,也不能仅凭此作为用麻黄汤的根据,在实际临床中没有多大意义。

44、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胁满疼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本条在原著第37条。本条是说,太阳病经过十日以上,“脉浮而嗜卧”,别无他怔,是表已解。郭老讲:“嗜卧为病去机体疲劳之态。”也就是说,经过十几天有病的折腾,使人感到很疲劳。“嗜卧”不能作为病理阶段特征。因为少阳、阳明皆有嗜卧的表现。如嗜卧脉浮发热恶寒为太阳病,若脉沉细身寒嗜卧为少阴病,脉浮大腹满嗜卧为阳明病,若脉浮细嗜卧胸胁满疼为少阳病,所以郭老讲:“脉细嗜卧要与其他症状结合辨析才能判断病性病位和病势的性质。”这里讲的,是脉细嗜卧别无他证,身和神清病已解的情况。如果出现了脉浮细嗜卧胸胁满疼者那就是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郭老讲:“可不能作为别无他证解。凡用麻黄汤必须有脉浮发热恶寒无汗之表证。”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决不可与麻黄汤。郭老教我们,读书要把文字背后的东西读出来,尤其这是治病,千万不能出错。

上面讲的,是麻黄汤证治。大家不要被名字迷惑,麻黄汤证就是病毒性感冒,因为凡是病毒感染的,大家记住,一般都有身疼,浑身疼。这是病毒感染的特点。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