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辨太阳脉证治分享9

(2022-04-25 09:15:04)
标签:

文化

教育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这是典型的桂枝汤症状。太阳病三个字,概括了脉浮。上条已对桂枝汤作了解读,本条理法方药与之相同。

14、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郭老在编写《伤寒六经求真》过程中,对《伤寒论》重新做了系统整理,把原来的条文的编写顺序,进行重新归类编排,利用系统的方法进行了整理,更利于学习、应用和临床实践。末学也按照郭老的编排顺序分享给大家,和原著编排顺序可能不一样。本条原著排在15条。

太阳病是禁下的,应以汗法治疗,用下法,郭老讲:“违反其病理规律则导致病情恶性转化。”如果下之后,没有造成不良转化,其病理趋势仍为外趋,可仍与桂枝汤解肌取汗。如果没了外趋病势则不得与桂枝汤。也就是说,下之后病机仍在,可继续用桂枝汤治疗,已失去了病机,就不能再用了。

桂枝汤的用法、方药前面已讲,请参照分享8

15、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凤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本条不是用药不当,郭老说:“是邪气太重。”末学学过一些针灸,应该是经脉不畅,因为风驰、风府常常是治感冒的重要穴位,对头痛、鼻炎刺之有很好的疗效。通过双重的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条在原著中,排在第24条,郭老把所有桂枝汤证进行系列编排,更利于比较掌握和临床应用,这也是郭老的良苦用心。因为这一部《伤寒论》113个药方,不说全部概括了病症,但通常的病症基本都可以解决了,加上温病的透表,基本涵盖了中医的所有治疗方法,在大医手中对如今人们面临的病症,基本都可以解决。如果真能把这部《伤寒论》传承开来,中国的医疗体系将会有很大改观,人们也就不会再上当受骗,不会被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搞得苦不堪言。多少人因医倾家荡产!

16、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本条在原著第42条,郭老把其收在此处,就是让我们真正学会理法方药的应用,每个方药涉及哪些情形,可以一目了然。本条告诉我们,只要桂枝汤的症状还在,仍然可以用。

一提到太阳病,我们应想到纲领中描绘的症状,本处的“外证”即表征,也即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弱”郭老讲:“指12条‘阳浮而阴弱’,不是沉细无力之弱脉。脉浮弱概括汗出之症,若发热恶寒汗不出则脉不浮弱而出现浮紧之象了。”郭老讲:本条文首说太阳病,亦包括无汗病势。若无汗病势服麻黄汤发汗后外证未解,而脉浮弱者亦当以桂枝汤汗解。未解二字,就是曾发汗治疗而表证未解,不然未解二字便无所承接。汉代的文字是刻在竹简上的,每个文字刻下来极不容易,在文字上能减尽量减,不能减的一个字都不会减,就像本条“脉浮弱”,就告诉我们阳浮阴弱,阴弱说明有汗。属于桂枝汤证。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治,免受危害。由于水平有限,在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