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辨太阳脉证治分享8

(2022-04-24 10:59:08)
标签:

文化

教育

首先是太阳病有汗病势,即太阳病脉浮发热恶寒自汗的证候。这类证候,是以脉浮发热汗出恶风为同一性质,以桂枝汤为同一方剂,也就是解肌法。在有汗病势中,若有其他兼证,以桂枝汤加减方治疗,形成前面讲的---桂枝汤系列。由于麻黄汤证系列是无汗病势,和桂枝汤证以有汗无汗加以区别,以发汗法和解肌法进行不同治疗。郭老为了更清晰明白,把发汗法和解肌法分别进行论述。下面先讲解肌法: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本条也就是指第二条“太阳中风”。“阳浮”指寸脉浮,“阴弱”指尺脉弱。郭老认为:“浮脉为阳,脉体浅出,血管扩张,体表组织供血增加,所以发热。”“因时时排汗,体液外越,所以阴弱。”啬啬、淅淅,郭老说是摩状辞。也就是形容这个状况。“翕翕”,郭老讲:“为开合之意,即汗腺时开时闭之意。”也就是说,常常出汗,由于时时有汗,体温不是太高。“鼻鸣”,是鼻粘膜充血,呼吸时有不通畅的声音。“干呕”,为气血上冲之趋势所致。这是伤寒在表的阳性病理过程,抗御趋势是向外的。尽管时时有汗出,但病理物质不能祛除。所以以解肌法,用桂枝汤治。

桂枝汤方(《伤寒论》原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上五味药,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chuo)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服后,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网上查:“小促其间”,就是缩短服药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伤寒论》的药物用量,根据《伤寒六经求真》本换算方法,东汉一两等于现在的13.92克,约等于14克。汉制的1升为200毫升。以此换算桂枝汤方:

桂枝42  芍药42  甘草28  生姜42  大枣12

根据郭老的用药经验和六十多年的实践,其常用的有效量为(供大家参考):桂枝30  芍药30  甘草13  生姜15  大枣12枚。

本方剂用途很广,不仅用于治疗感冒,它可以治很多病,比如自汗盗汗、手脚凉、怕冷等等,师说:一剂药能治多少病就看你的本事了。

郭老讲:“桂枝辛甘发散温经通脉,开腠解肌。”桂枝作用于循环系统,能使肌腠组织血液增加,促进其代谢功能,其开腠理、解肌表、温养筋肉、化脓、化汗等都是在这一物质基础上产生的。芍药酸平,除血痹,通血脉,散恶血。血痹为血液凝滞不行,恶血是含有有害物质的血液。桂枝佐以芍药,和以通九窍利百脉的甘草,更以生姜大枣助走表之药势,共成解肌发表之功。郭老讲:“所谓解肌,乃解除肌表之邪。”桂枝汤所以为解肌剂而不是发汗剂,是因为它只能在汗腺功能开闭正常的情况下取汗解除表证,达到治疗目的。若无汗病势,桂枝汤即不可用。《伤寒论》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是有用的,没有废话,都需要好好斟酌。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治,免受危害。由于水平有限,在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