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辨太阳脉证治”分享1

(2022-04-14 10:57:08)
标签:

文化

教育

 

张仲景在太阳病提纲中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疼而恶寒。”这是张仲景对太阳病的总的界说。郭老在《伤寒六经求真》中讲:“提纲所表明的正是伤寒病病理反应在体表部位阳性过程的根据。”“脉浮是血管扩张,浅出,血液充盈的表现。”“发热恶寒所以是表病的阳性过程,正因为它是在体表组织部位发生的功能亢进的抗御反应。”“因体表组织在抗病过程中,由于大量的物质交换产生的代谢产物要经由汗腺代谢于体外,在物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过多的热量亦需排汗来调节,这就形成了太阳病向外的病理趋势。”根据太阳病向外的病理趋势而用汗法,汗法也是按照生态的自然趋势,帮助机体将病理物质代谢于体外,以恢复机体的生态平衡,“此即因势利导的祛邪法。”汗法有两种:一为解肌法。一为发汗发。不管是解肌法,还是发汗发,张仲景讲:“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如果是大汗淋漓,病不会好,会造成什么后果,都有可能,后面会讲到。

太阳病禁用吐法、下法、清法等,在《伤寒论》中,因误吐、误下造成各种坏病。太阳病病势外趋,误用吐法,伤害胃气,则造成发热不恶寒,饥不能食,朝食暮吐,或发热不欲近衣而心烦。若误用下法进行治疗,则伤害胃肠机能而造成下利清谷,心下痞硬(qing),协热而利及结胸等。

太阳病的汗法,目的不是排汗,是通过发汗通调代谢机能以祛除病理物质。若过发汗,亡津液,胃肠干燥则转化为阳明;若太阳大汗亡阳则转入少阴。太阳病是伤寒病的开始阶段,正气盛,邪气浅,若治疗得当,很快就能痊愈。但如果误治、失治转变也较多。太阳病失治或误治伤津液则转变为少阳;太阳误汗亡津胃中干则转变为阳明;太阳误下伤害胃气则下利清谷而转入太阴。太阳过发汗亡阳则转化为少阴。少阴与太阳是伤寒同一表病位依器官功能盛衰而分化的阴阳两性过程,所以太阳病亡阳则转少阴,少阴病阳回则转太阳。阳明病为胃肠病位的阳性过程,但胃肠与体表组织是体液相通、神经相连的整体,所以太阳伤津会造成肠胃的强吸收而成硬屎不大便,引起肠胃的病理过程。太阴病为肠胃病位的阴性过程,若太阳误下伤害胃肠功能,造成胃肠阳衰下利谷不化,是为太阴过程。太阳、少阳、阳明为伤寒的阳性病理过程。太阳病是伤寒在体表组织引起的抗御反应,若伤津而邪气增长,则延及其他部位,或传少阳或传阳明,或导致二阳合病或三阳合并。这里,根据郭老讲的太阳病转变大略,对太阳病的病治及误治失治造成的后果,简单作一介绍。下面我们将逐条进行学习。

(本人是初学者,也是小白,一开始接触就被中医的大智慧所吸引,中医治病用的是智慧,不是药,药是手段,由于自身水平有限,说的肯定有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肯望智者指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