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儿──蕙香的品格,悲惨的结局

(2017-05-25 22:27:05)

潘学军

 

第十九回情切切花解语,袭人要宝玉戒掉的三个毛病,即不得毁谤读书人为“禄蠹”、不得毁僧谤道和不得吃人的胭脂。可是,宝玉一样都没改过来,才说了像耳旁风一样,一会儿就过去了。到了第二十回,湘云进贾府,与黛玉住在一起,第二十一回又写到,湘云和黛玉起洗脸后,宝玉叫湘云梳头,宝玉顺手拈了胭脂正要往嘴里送,不想被湘云发觉,随手打落了。可巧,这过程,被走来打听究竟的袭人看见了,袭人气的悄悄回

刚刚劝了,又生出这样的事来,当然令袭人生气。接着,宝玉回到怡红院,在袭人、麝月和宝玉之间,演出好多“戏”来。这时,蕙香,这个不起眼的人物登场亮相了

像红玉在没人时趁机露面给宝玉倒茶一样,蕙香得空便入,但是她却比红玉幸运得多了红玉一心要在主子面前表现一番,混个脸熟,不想被抬水回来的秋纹和碧浪看见,认为是抢了她们体面的活儿,被数落了一番在她们眼中,红玉只配浇花喂雀儿,像给主子倒茶的体面活儿,还轮不到红玉。相比之下,四儿碰到脾气性格都比较好的袭人和麝月,又由于袭人与宝玉怄气,不想来沾惹,使得四儿倒茶没有受到责备。宝玉与四儿的对话,蛮有趣的:

 

    宝玉拿一本书歪着看了半日,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地下站着,一个大些的,生得十分水秀,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丫头便说:“叫蕙香。”宝玉便问:“是谁起的?”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是花大姐姐改了叫蕙香。”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了,什么蕙香呢!”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一面说,一面命他到了茶来吃。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

 

在宝玉眼中,对四儿第一眼印象:“生得十分水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说四儿水秀,有水的清澈和柔软。可见四儿这人不一般,又加上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当然引起宝玉的注意。偏偏这时,宝玉与袭人怄气,在气头上,正是心情晦的时候。宝玉问起四儿的名字时,说叫什么蕙香,叫“晦气”便是了,改名字为“四儿”。不管是叫蕙香还是叫晦气或四儿,她的名字真的像谶语,预兆着她的命运结局──背时、晦气。

在怡红院当差的丫嬛,不管像袭人和麝月、晴雯这样的大丫嬛,还是像红玉和四儿这样的不体面的丫嬛,她们为人处事都不会差到哪。但是各有个性,袭人的温柔和顺,麝月的做事周全与世无争,晴雯的性格直率高洁,红玉的向上聪明,那么,四儿呢?当然也是一个聪明颖慧的人。怡红院成为了女儿自由快乐的天堂,在这里当差的丫嬛,不像贾府其它地方,少讲些礼数,上下等级没有讲究得那么森严,再加上任轻人,是大家做梦都想往里挤的地方柳五儿做梦不是也想往里钻吗?除了上述讲到的好处外,怡红院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春燕对她娘说的:

 

在这屋里长久了,自有许多的好处。我且告诉你句话,宝玉常说,将来这屋里的人,无论家里外头的,一应我们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呢!

 

五儿最终进不了怡红院,最后病死了。相比之下,四儿要比五儿幸运得多,只是自从她得到宝玉的赏识后,也为她后来的遭遇埋下了祸根。她是一个粗使丫嬛,但她却是个懂得相机行事的人,袭人与宝玉怄气,她便趁机而入。宝玉不但叫她倒茶,连弄墨也不叫别人而使唤四儿

 

谁知这个四儿是个聪敏乖巧不过的丫头,见宝玉用他,他变尽方法笼络宝玉。

 

这时的宝玉为情所困,他情不重礼,是一个恶劝的人。自觉得连几个闺中女儿都难应付,但又脱不了情的困扰。无情又觉太甚,怕唐突她们,于是趁酒兴续庄以自遣以灭情。而四儿横在袭人与宝玉中间,其间正起到调和作用,又引出宝玉续庄的趣事来。四儿是个有“戏”的人物,尽管小说中并没有机会出头露面太多,但好多有趣的事情,都因她而起。第六十三回诸艳寿怡红,妙玉送来贺帖,宝玉没有及时发现,到第二天酒醒发现。追问是谁接了不及时告知,四儿回说是自己接了帖子混忘了。接着宝玉不知如何回帖,只得跑去向黛玉请教,不想途中遇上岫烟,从与岫烟的交谈中,又写出妙玉和岫烟的为人。从情节上的连缀与故事的生发,四儿总是从中起到“生发”的作用。从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到第七十七回,王夫人雷鸣电掣般的“逐人”,先是逐了司棋,后又逐了晴雯,最后又到怡红院“阅人”。王夫人发问,是谁和宝玉一日生日,其他人不敢指认,一位老嬷嬷指着四儿告诉了王夫人。在王夫人眼中,四儿有“几分水色”,在她的哲学思维里,美丽就是有罪,美丽就是狐狸精,美丽就会勾坏宝玉。王夫人当着众人责问四儿:“同时生日就是夫妻!”四儿见王夫人往日与宝玉私自玩笑话当着众人说出了,红脸低头垂泪。四儿的命运可想而知,王夫人下令,叫来四儿的家人,“领出去配人”接着芳官、蕊官和藕官被逼出家怡红院在王夫人的清算下,如倾巢一般,遭了灭顶之灾。事后,晴雯被逐,宝玉伤透了心,他责问晴雯有什么罪?对于四儿被逐,宝玉深深地自责,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四儿是我误了他,还是那年我和你办嘴的那日起,叫上来作些细活,未免夺占了地位,故有今日。

 

为情所困,为理所责,但一切都已太晚。四儿到宝玉身边做细活,是福。但怡红院是个是非之地,却又给四儿等诸多女儿带祸。难道真的成宝玉败也宝玉?

巧合的是,怡红院中,几个带有“儿”字的丫嬛,都没个有好的归宿。良儿偷金被逐,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被晴雯逐出,五儿一心想到怡红院里,但一直到死都不如愿。四儿,在品质上比良儿、坠儿都好,只是好景不长,最终被逐,打发出去配人。在第二十一回里,写到袭人与宝玉怄气,而宝玉支使四儿,说四儿是个“聪敏乖巧不过的丫头”处,戚序本有一双行夹批:“又是一个有害无益者,作者一生为此所误,批者一生亦为此所误,于开卷凡见如此人,世人故为喜,余反抱恨,盖四字误人甚矣。被误者深感此批。”脂批为什么说“四字”误人?似乎,从此时起,宝玉用四儿已为四儿的结局埋下祸根?

我们知道,曹雪芹在小说中给人物起名,或隐含作者的审美情趣,或寄寓着人物的命运结局,或是对人情世故的调侃,或随事起名等等,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有的看似是信手拈来,结合文本细玩,颇耐人寻味。像蕙香这样的人物,宝玉打趣说:“正经该叫晦气罢了,什么蕙香呢!”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说:“也快把他家的人叫来,领出去配人。”这些都是蕙香“晦气”的不祥之谶!

曹雪芹在小说中,对一些自己钟爱的人物,常起一些很雅致的名字,如黛玉,如晴雯,如宝钗等等,但是他却用“春秋笔法”,言此指彼。如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美人喻忠贞一样,他们既有兰香蕙气的美,但却由此而易遭人妒恨。第七十八回悼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宝玉用了“生侪兰蕙”,晴雯被冤屈而死,想起四儿(蕙香),何尝不是冤屈而被逐。第十七回蘅芜院的匾额“兰风蕙露”,第五十回写梅花“香欺兰蕙”。丫嬛地位低,但是们在曹雪芹的笔下,品格比兰还洁蕙还香,最终却一一被摧残殆尽,这就是悲剧!

四儿,也不例外。

 

 

                     2016107日凌晨痴红轩

                     2017327日晚再改于白山寓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