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再谈读书的话题

(2023-04-29 22:02:59)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专辑
原文地址:再谈读书的话题作者:王玉麟亦

最近,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2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其中显示上海市民去年人均阅读超13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纸质阅读率。其中还谈到,上海市民阅读动机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满足个人习惯与兴趣爱好、获取必要信息知识、进行娱乐和消磨时间。其中还谈到,四成(40.16%)市民在阅读时习惯浅读,近半数(49.7%)市民习惯精读,10.13%的市民习惯泛读。这份调查还谈到了实体书店,“市民对实体书店的功能需要趋于多元,除了买书、浏览和学习外,实体书店的空间舒适感和文创、咖啡等服务也是吸引市民去书店的要素。”

我此前在自己的博文中多次谈论过有关读书的问题,看了这份调查,想就此再次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上海市民去年人均阅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世界上一些读书成风的国家,譬如以色列、俄罗斯等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在国外旅行时,常常在地铁里看到埋头看书的人,有年轻人,也有年长者,而现在上海的地铁里,“低头族”全都是看手机的,大多在浏览各种短视频,当然也有读文章的,但即便是后者,那也是一种浅阅读,与潜心深读不可同日而语。调查中所谓四成市民习惯浅读,恐怕这个比例数要超过。

现在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借助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日益成为许多人取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我并不想轻率地否定这样的阅读方式,而是觉得长期沉溺于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知识的吸取肯定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者浅尝辄止,难获精髓,人也会变得浮躁、肤浅。年轻人要成长为有用之材,是不能脱离“深阅读”的,是不能与纸质书籍绝缘的,至少应该将“浅阅读”与“深阅读”结合起来。

毋庸讳言,当下实体书店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份调查所谓“市民对实体书店的功能需要趋于多元”,其实是书店为了摆脱困境的无奈之举。但书店里卖咖啡,卖文创产品,真的就不再亏损?其实,书店的症结在于它的售价与网络购书存在太大的差价。我曾在之前的博文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共三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书店的售价为238元,而我从网上购买的正版书,只花了80元。在这样情形下,人们进书店只逛不买就并不奇怪了。要引导全民读书,书店必须获得良好的发展,为此希望有关部门在缩小书店与网购图书的价格差距上采取一些实际的措施。

说到读书,优良的期刊杂志应该也属于纸质书籍的组成部分。上海的街头曾经到处可见东方书报亭,但在大约五年前却基本消失了,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但不少市民仍希望让它复苏,去年上海的主流媒体也曾呼吁让它适当地恢复,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希望有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也有所动作呵。

          2023424于上海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