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梅花三弄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以史为鉴 |
自古以来,梅花以清丽雅洁的韵致和不畏霜雪、傲世独立的精神,成为中国人最为喜爱的花卉之一。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心怀、情操和趣味融入梅花一尘不染的恬淡之中。而梅花的枝虬苍劲嶙峋、风韵洒落,自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她的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因为喜欢梅花,表现梅花傲雪凌霜高尚品性的古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我最喜欢的曲子。
去朋友的琴房坐坐,看她教学子们弹琴,也听她谈《梅花三弄》。
相传《梅花三弄》原是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此说源于《晋书》。
此曲最早见于明初朱权的《神奇秘谱》( 1452 ) ,其后续见于明清以来其他26种琴谱,是深受琴人喜爱的琴曲,在清代的《琴谱谐声》(
1820)中,《梅花三弄》已变为琴箫合奏的形式。
明杨抡《伯牙心法》中道:“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琴曲悠扬明快,穿插嵌入三段同弦异徵的泛音,故为“三弄”。《枯木禅琴谱》云其“曲音清幽,音节愉快,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冷香沁进肺腑......”
因为喜欢这支曲子,每次去都要欣赏朋友演奏。为了不让她有“对牛弹琴”的感觉,我也是不耻下问,经常讨教如何欣赏,慢慢的从听不懂到有点感觉,再到能够欣赏,最后渐入佳境。
朋友告诉我,她认为整首古曲就象一幅梅花的绘画过程:
以散音开篇,浑厚苍劲的太古之音俨然是梅花之遒劲老桩,音长处墨重,韵短是瘦枝,聊聊几笔即勾勒出整幅画卷的主枝,亦勾勒出整首曲目的主题。
泛音适时而起,一改上段散音之厚重风格,携空灵剔透、晶莹玉润之动感款款而来,象极了寒梅那稚嫩的花苞在一阵清风后忽现枝头,清新至让人爱怜,幼嫩到令人屏息。
接着,古曲开始渐入佳境,当玉指冰弦共同拥舞,就象胸有成竹的淋漓写意:这里一枝老干,着花数朵;那里几处秀枝,迎风舒展。墨淡处,为远观之景,情浓时,有暗香盈袖。
起伏回旋之间,相同的泛音旋律在不同徽位间以不同的音高渐进响起,清脆高远,若隐若现,分明是寒梅之花苞渐次舒展、绽放,直至凌霜怒放,傲雪迎春!
我也随着乐曲忽静忽动,忽柔忽刚,仿佛在梅林中穿行,时而看见一枝特写,时而又见众艳同芳,在跌荡起伏中收官,于一气呵成中淋漓畅止。
曲终,室内犹有暗香浮动,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微闭双眼,轻抚七弦,
能够听见内心最深处的清净之音.......
哦,一曲静心,观自在。
前一篇:[转载]一撇一捺的人生
后一篇:孙女的“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