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短路形成原因及判断方法
(2017-04-24 15:22:37)
标签:
电池检测仪高压直流电源柴油发电机组ups电源 |
蓄电池短路形成原因及判断方法
正负极板间本来是由多孔隙绝缘物——隔板隔开的,但如果有焊渣或枝晶(铅枝)穿透,则正负板相连,形成短路。严重的短路可以导致该单体电压变为零,如果导致正负极相连的物质本身电阻较大,比如枝晶,则不会马上使该单格电压变为零,而是发生较快的自放电,俗称软短路。ups不间断电源使用过程中,放电后极板的体积大于充电后体积,极板上活性物质反复膨胀、收缩,容易脱落,因脱落的活性物质沉积过多,致使正、负极板下部边缘或侧面边缘与沉积物相互接触而造成正负极板相连,这种现象发生在开口蓄电池和大容量蓄电池的几率高于阀控蓄电池。导电物体不慎落入蓄电池内,电力直流屏也会造成正、负极板相连。隔板质量不好或有缺损,也可能使极板活性物质穿过,致使正、负极板虚接触或直接接触。隔板窜位也是造成正负极板相连的因素。很多是因为生产过程先天不足造成的,例如极板涂膏压棍用的布纹太粗,很容易造成后天短路。
蓄电池短路症状的特点:
(1)充电结束不久开路电压迅速降低,放电电压很快达到终止电压。
(2)大电流放电时,高压直流单格端电压迅速下降到零。
(3)充电结束不久测量电解液密度很低,在低温环境中电解液会出现结冰现象。
(4)充电时,电压上升很慢,始终保持低值,有时为零。
(5)充电时,通信电源电解液温度上升很高很快,短路部位靠近液面时会冒出刺鼻的白色酸雾。
(6)充电时,电解液密度上升很慢或几乎无变化。
(7)充电时不冒气泡或冒气泡出现很晚。
将蓄电池充足电后,立即用(1~5C)大电流瞬间放电几次,若上述短路现象(1)消失,可判为铅枝短路。
正负极板间本来是由多孔隙绝缘物——隔板隔开的,但如果有焊渣或枝晶(铅枝)穿透,则正负板相连,形成短路。严重的短路可以导致该单体电压变为零,如果导致正负极相连的物质本身电阻较大,比如枝晶,则不会马上使该单格电压变为零,而是发生较快的自放电,俗称软短路。ups不间断电源使用过程中,放电后极板的体积大于充电后体积,极板上活性物质反复膨胀、收缩,容易脱落,因脱落的活性物质沉积过多,致使正、负极板下部边缘或侧面边缘与沉积物相互接触而造成正负极板相连,这种现象发生在开口蓄电池和大容量蓄电池的几率高于阀控蓄电池。导电物体不慎落入蓄电池内,电力直流屏也会造成正、负极板相连。隔板质量不好或有缺损,也可能使极板活性物质穿过,致使正、负极板虚接触或直接接触。隔板窜位也是造成正负极板相连的因素。很多是因为生产过程先天不足造成的,例如极板涂膏压棍用的布纹太粗,很容易造成后天短路。
蓄电池短路症状的特点:
(1)充电结束不久开路电压迅速降低,放电电压很快达到终止电压。
(2)大电流放电时,高压直流单格端电压迅速下降到零。
(3)充电结束不久测量电解液密度很低,在低温环境中电解液会出现结冰现象。
(4)充电时,电压上升很慢,始终保持低值,有时为零。
(5)充电时,通信电源电解液温度上升很高很快,短路部位靠近液面时会冒出刺鼻的白色酸雾。
(6)充电时,电解液密度上升很慢或几乎无变化。
(7)充电时不冒气泡或冒气泡出现很晚。
将蓄电池充足电后,立即用(1~5C)大电流瞬间放电几次,若上述短路现象(1)消失,可判为铅枝短路。
关键词推荐:高频开关电源
文章来源:www.kfsfkj.com.cn
前一篇:关于蓄电池极板软化反充电
后一篇:蓄电池短路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