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在冬季如何保暖?

标签:
中国古建筑冬季宫殿建筑火墙建筑设计 |
分类: 古建中国 |
古建筑常常追求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但是又不局限于一板一眼,往往在细节之处发挥出迷人的特色。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有这样的记述:“为了抵御严寒,北方的房屋朝向采取南向,以便冬季阳光射入室内,并使用火炕与较厚的外墙和房屋,建筑外观厚重庄严。”
中国古建筑在冬季保暖有多种方式,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材料运用和取暖设施等方面,具体如下:
建筑设计
选址与布局:常选背山面水之地,山脉可阻挡北方寒风,水的比热容大,能调节局部气候。四合院等建筑布局紧凑,房屋围绕庭院,形成相对封闭空间,减少冷空气进入。
朝向与门窗:多为坐北朝南,利于冬季阳光照入室内增温。门窗设计上,窗户较小且数量少,减少热量散失,门常设门斗或风门,起缓冲作用。
建筑材料
墙体材料:用厚实的砖石或土坯砌墙,导热慢,保温好。如窑洞用厚实黄土,有良好隔热保温性能。
屋顶材料:采用厚重的瓦片和较厚的屋顶结构,如故宫宫殿的大屋顶有多层椽子、望板等,上铺厚重琉璃瓦,能有效阻挡室外冷空气。
填充材料:墙体或屋顶中用稻壳、芦苇等填充,这些材料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能提高建筑保暖效果。
取暖设施
火炕与火墙:北方常见火炕,与炉灶相连,燃料燃烧热气通过炕洞使炕面发热。火墙则是在墙内砌烟道,生火后墙体散热取暖,如沈阳故宫的火墙。
地炕:一些宫殿建筑有地炕,在室内地面下砌火道,入口在室外,生火后热气在地下流动,使室内温暖,故宫养心殿等地就有地炕遗迹。
取暖器具:人们还用手炉、脚炉等小型取暖器具,内装炭火,便于携带,增加局部温暖。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先行将文化融入建筑、文旅、建材的文化建筑产业对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