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小吃店

(2025-03-06 10:09:00)
标签:

正能量

我是北方人,喜吃面食。在我家附近的街上,有一家“安徽小吃”店,主营芝麻大饼,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我常去那里买吃的,慢慢地与店主熟络了,从交谈中得知,这店是一对地道的安徽夫妻开的,刚来南京打工时,他们只有二十几岁,现在已是中年。男的姓胡,身材高大壮实,颇有些臂力,赤红的脸庞,也许是长年累月在炉边干活烤的。浓眉大眼,透出一股灵气,是做生意的好材料。女店主姓黄,生得颇有姿色,鸭蛋脸,大眼睛,双眼皮,长长的秀眉,白皙的皮肤,匀称的身材,轻盈的步态。显示一种朴实健康的美,估计在她家乡是数得上的美人。

他们做的芝麻大饼,外表酥脆金黄,内里松软可口,芝麻特多,常常供不应求,我送给它个“黄金大饼”的雅号,此外,小店还卖糯米磁耙,鲜肉锅贴,鸡蛋薄饼,现磨豆浆,等等,由于品种多,价格便宜,早上顾客来此吃早餐的很多,夫妻二人忙得不可开交。他俩做的面食,美味可口,货真价实,又加上他俩态度和蔼,常带微笑,从不与人争吵,在这一带颇受欢迎。小胡说,“我们家乡有句谚语:人无笑脸莫开店。”

常言道:“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地我成了小店的熟人,在他不忙时,我和小胡也聊聊家常,他向我讲讲打工的经历:

他说:“我老家在安徽芜湖,说是芜湖,其实是离芜湖有几十里路的乡村,改革开放前,贫困落后;开放后,随着全国的打工潮,我们村里很多年轻人背起行李,外出打工,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上世纪末我来到南京,落脚在玄武区的峨嵋岭,好在我在家乡学了一套做面食的手艺,在街上租了一个小门面房,并把我爱人小黄接来南京,买了些厨房用具,做起面食生意。小门面房只有十平方米,前面是作坊,后面就是我俩的窝,生活相当艰苦,但既然出来打工,就得认吃苦,有这个信念,再苦也都忍了。”

小黄也“夫唱妇随”,默默地支持小胡创业,毫无怨言,由于长期炉边站,白净的脸颊上添了两片红晕,他俩和睦团结,一心一意只希望生意能做好,多赚点钱,寄回家,让爸爸妈妈高兴。说到这里,小胡脸上露出一丝“苦恼人的微笑”。

正当小胡生意得心应手时,小店遇上拆迁。他们所在小区要整治,小店门前路要拓宽,门面房就要拆迁,这对小胡来说,不是个好消息。“拆迁有人欢喜有人愁”。不仅小店要停业,经济受损失,拆迁办虽给些补偿款,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找合适的门面房相当困难,在繁华的市中心,一房难求,要么租金贵得很。作为创业者的小胡,明白支持城市建设出新是硬道理,无怨无泪,毅然决然走去寻觅门面房。

历尽艰难,房子终于找到了,这房离我家更近,对我来说更方便了。而且面积比原先的面积大,当然租金比前贵了许多,小胡咬咬牙、狠狠心,把它拿下了。小胡把它装修成两间,一间当作坊,另一间作店堂,摆上几张桌子和椅子,成了像模像样的小餐厅,顾客便可坐下来吃了。小吃品种又增加手工水饺,各种馄饨,…,小店经营的口味更丰富了,顾客也更多了。

为庆贺新店开业,我送上一个花篮和一块匾额,小胡不胜欢喜。开业的前一天,小胡请了几位同乡好友以及房东,也请了我,到新店小聚,以示感谢。他夫妻俩忙了半天,炒了几个菜,做了几个冷盘,买了几瓶酒,宴请大家。小胡说,小店即将重新开张,请各位多提意见。我炒菜手艺不佳,略备簿酒,敬请各位包涵。宴会中,小黄频频为客人敬酒,脸笑得像盛开的桃花。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客人纷纷称赞小店地势佳、风水好,装修得漂亮,也有人提出些建议,小胡听了不断点头,表示接受。然后,大家聊起家常,我则问起小胡的孩子情况。提起儿子,小胡来了劲,不无骄傲地说:“我儿子很争气,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已大学毕业,还在实习时,就被华为公司招聘了,现在已是软件工程师。”大家听了纷纷表示祝贺,我说,你儿子结婚时,不要忘了请我们喝喜酒,小胡立即笑着回答“一定,一定。”

新店开业后,优惠三天,门庭若市,新老顾客,闻讯而来,热闹非凡。暂且不提。

有一天,我偶而在报上看到一篇见义勇为的报道:《小店老板勇斗劫贼受伤》,并附一幅照片,我一看吃了一惊,这不是小胡吗?!我立即奔向小店,了解伤情。赶到了小店,见小胡已从医院回到小店,手上缠了纱布,脸上有处抓伤。小黄请我坐下,向我讲述当日的经过:

那天傍晚,下班时间已过,街上行人渐渐稀少,我和小胡在店里做活,见一位姑娘从门前走过,一个年轻男子尾随着她,从她背后的包里扒出一部手机,姑娘却浑然不知,我们却看得清。小胡知是扒窃,不能让其得逞,立即奋不顾身,冲出店门,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箭步上前,从小偷手里夺回手机,一面牢牢抓住他的手,一面高喊“抓小偷!”那小偷气急败坏,拼命咬小胡的手,想挣脱逃跑,小胡那里肯放。那姑娘吓呆了,也想来帮小胡,可是年幼力薄,又经此一嚇,手足无措。那知道,扒手并非一人,后面又窜出一高个扒手,一个扫堂腿,把小胡掀翻在地,对小胡的脸又抓又打,致使小胡鼻孔出血,正在危机时刻,周围许多群众闻声而至,将两歹徒团团围住,有人迅速报了警。好在派出所就在附近,警察三分钟就赶到现场,问清案情后,将二个扒手押到派出所,那姑娘也跟了去,做笔录。警察扶起小胡查看伤情,这时附近报社的记者也来采访拍了照,警察从警车上取出棉花,为小胡鼻孔止血,并把他送到医院。小黄陪同。到了医院,小胡神志尚清醒,能言语,医生检查后说:“只是外伤,并无大碍。”小黄听后连说,万幸!万幸!

小胡回店养伤时,远近不少老顾客前来慰问,交口赞扬小胡的英雄壮举,不少人建议为他申请见义勇为奖、南京好市民称号,可小胡婉言谢绝了,他说,“遇见这种可恶的盗贼行窃,人人都不会放过。”

那件事过后,小胡的事迹名扬省内外,他的家乡也知道了,为之骄傲。小胡夫妻的“安徽小店”生意更兴隆了。

从小店回家的路上,我回忆起小胡谈的打工经历,以及小黄讲述的小胡见义勇为的事迹,我不由得对小胡这样的打工者肃然起敬,他们不仅是城市的建设者,还是城市的保卫者。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灯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