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一萍: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标签:
肖一萍心理咨询情感教育健康 |
分类: 心理学知识 |
行为主义流派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慢慢没落了,但是它的一些思想观点依然在现代教育教学及心理学治疗中适用。虽然现在认知主义是心理学发展的主流学派,但班杜拉已经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相融合,引领行为主义顺应时代发展。
(一)
1、行为塑造的强化原理
行为塑造认为:行为的塑造是需要一点一滴的逐渐习得的,当一个好的行为出现时,不断的强化,形成一个新的行为习惯。当一个坏的行为出现,用负强化的方式,立即制止。不让出现。如果再现出这个坏的行为,反复制止。
2、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是斯金纳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即: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及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就是小步子,慢慢走,让成功导致成功。制定目标和计划步骤,计划是可量化执行。
3、行为矫正: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及时纠正,制止,让不良行为及时消失。
4、替代性学习(榜样的作用)
替代性学习是以间接的方式鼓励儿童或批评儿童的某种行为。如:用赞扬其他儿童的方式来影响和促进班里的其他儿童的不良行为。也可以批评严重不良行为的儿童来提醒其他儿童的不良行为。《用好榜样和坏榜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