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一萍: 为什么会出现“社会助长”或“社会干扰”呢?

(2017-06-05 09:41:54)
标签:

健康

教育

立志

情感

时尚

分类: 心理学知识

 为什么会出现社会助长社会干扰?

          心理学家指出,他人在场,增加了个体的活动动力,这种驱力或动机的增加对作业成绩的影响依作业的性质而定,当作业所需要的反应是已经长久练习了的或天生即会时,动机的增强将对个体起促进作用。就简单工作而言,他人的存在有助于个体效率的提高,对高水平的人来说,他人的存在就可能起助长作用。但是,当作业所需要的反应是尚未完全学会的行为时,动机的增强反而会破坏个体的表现,例如,在解较难的数学题或记忆新的语文材料时,若有他人在场,个体的工作效率往往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是他人的存在会分散个体的注意力,当简单的工作不需要个体投入全部的注意力时,人们可以通过更加努力来弥补自己的分心,但当进行复杂的工作而分心时,这种努力就无法弥补分心所造成的损失。

  社会惰化的原因:还有一种与社会助长相对的他人对个体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叫社会惰化。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奈曾在个体独自的情况下和在不同群体规模的情况下测查个体鼓掌和欢呼的声音强度,他发现,与个体独自情况相比,个体的声音强度(鼓掌声和欢呼声)是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而减弱的。

亲爱的朋友,你想要怎样的生活呢?

  你现在的生活快乐吗爱情甜蜜吗亲人的关系和谐吗同事的关系融洽吗亲子关系和睦吗?

肖一萍的热线:18818871386

肖一萍: <wbr>为什么会出现“社会助长”或“社会干扰”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