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一萍:边缘性人格障碍表现:偏执、分离,不自我分裂

(2017-05-21 09:31:29)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育儿

时尚

分类: 心理学知识

       边缘性人格障碍表现:偏执、分离,不自我分裂

  短暂的应激及有关的应激观念,遇到一些事件会有一些极端的想法,这个极端的思想和很多人都不一致,这一类的人会演变成偏执性的人格障碍。或者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分离性的症状,心理学上叫做解离性人格。就精神分裂症来说,精神在一种失控的状态下,外面的一个行为的自我的表现与内在的一个空间自我是分裂的。而解离性人格是分离的,它有时候又合在一起,所以不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又不能诊断为神经症,神经症主导是两种观念不相上下,两个自我,两个观念互相冲突;精神分裂是二种力量互不来往;而这种解离性人格,他时而合并,时而分开,合并也好,分开也好,大多倾向于偏执或者解离状态。

  边缘性人格障碍表现主要症状

  边缘性人格障碍根据最新的定义:

  一种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同时有明显冲动性的行为模式,开始于成年早期,出现在各种情境中,至少有下述5项:

  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像中的被抛弃。

  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其特点是对所交往的人的印象从极端理想化到极端的贬低之间变来变去。人格的部分分裂,无法将好与坏两极融合,无法对世界产生统一和综合的观念。易造成人际冲突。对于世界缺少安全感。极端思考模式 ,形成绝对好和绝对坏的期待,而这两者都不是现实的,只好在这两极震荡——形成一种极其不稳定的人格。

  认同障碍:自体形象(self image)或自体感受(sense of self)持续明显不稳定。

  至少两方面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一再自杀的行为、姿态、威胁,或自伤行为。

  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

  长期感到空虚。容易成为性瘾患者、酒鬼、吸毒者。

  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更在乎自己给别人的印象、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表现。

  边缘性障碍患者经常对自己是谁得感觉很不确定。因此,他们的自我印象或者自我意识经常变换很快。通常他们认为自己是邪恶的或者很坏,并且有时可能觉得他们根本不存在。这种不稳定的自我印象可能导致频繁的更换工作、朋友、目标、价值观和性别意识。

  关系经常处于动荡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都有过对他人的爱恨经历,他们可能在某时理想化一个人,然后突然急剧转向愤怒和仇恨,那是超过轻视甚至误解的。这是由于此类病患又难以接受的灰色地带——事情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举例来说,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的眼中,一个人要么是善要么是恶。同一人也可以一天好一天邪恶。

  另外,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经常从事冲动和冒险行为。这种行为经常伤害到他们,无论是在感情、金钱或是身体方面。比如,他们可能鲁莽驾驶,可能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非法药物或去狂热消费或赌博。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为了放松情绪经常有自杀行为或者进行自我伤害。

亲爱的朋友,你想要怎样的生活呢?

  你现在的生活快乐吗爱情甜蜜吗亲人的关系和谐吗同事的关系融洽吗亲子关系和睦吗?

肖一萍的热线:18818871386

989  肖一萍:边缘性人格障碍表现:有自虐倾向

  当一件事情因为我们自己没做好而出现了不好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内疚的情绪;然后我们会怪自己没有做好,怪自己为什么不那样做就好了,这就是自责;自己做错了事情,那就应该受到惩罚,于是就开始了自虐的行为。这一类的人在内心里对自己的认知是相互冲突的,他认为自己是应该受到一定惩罚的,所以他有自我毁灭的倾向,自我毁灭其实就是自虐。

  自虐有三种表现方式:一、我不够好,所以我要采取行动来惩罚自己,有什么方法呢,就是直接的伤害自己;二、我为了达到毁灭自己、惩罚自己的一个效果,我不自己动手对自己这样做,而是对别人动手,以达到因别人受到我的伤害而反过来伤害我的一种方式。我们说这种自虐是穿着马甲出来的,比如说我借了别人的钱不还,等着别人来找我,打我、骂我,这就是一种自虐;三、第三种是穿了更多的马甲出来,他把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团乱,很没有趣,有些事情在理论上和客观现实上他完全可以做的很好,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他就会把事情做砸,总是会发生一些事件,使这个事情不能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这种事件循环性地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发生,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具有隐藏性的自我毁灭的倾向。

  这一类的人还会具有逃避的特点,就是说我什么都不做了,出家当和尚去、当尼姑去,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什么也不做,表面上看是一种隐居的生活和享受自然,而实际上,是以消耗自己的生命时光来毁坏和影响自己的价值,或是摧毁创造自我价值的条件而达到自我的毁灭。这些人会有这些行为,我们要理解这些行为是由情绪产生的,这种人严重到什么程度,严重到只要拿出来,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个自虐性的人格障碍。

  我在心理空间的理论里面,是这样看待自虐的。内疚、自责、自虐是三兄弟,内疚是老三,自责是老二,自虐是老大。内疚是心理空间内的情绪区域出现的情绪问题,但没有得到内化和外在帮助的解决,就可能会上升到认知的部分,就是会转移到心理空间内部的人各区域,到这个区域之后就是自责了,自责是一种认知,逻辑是,我不好,所以我要受到惩罚,这个时候还在意识层面,对自己的一种谴责,并不一定才去行动。但到自责之后,没有得到化解,就可能会上升为行动。我不好所以我要受到惩罚,应该受到的惩罚是…….然后才去行动去实现惩罚,以求达到自我内在心理空间的再次平衡,但这个平衡不是符合心理空间的和谐原则的。也是在潜意识里完成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我说是穿着马甲出来。

  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

  一般比较轻微,历时短暂,多发生在应激情况下,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恢复。言语缺乏条理,动作杂乱,无目的性,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出现人格解体和非真实感,但现实检验能力相对完好。也有一些患者出现分离症状,或短暂的或情境性的,似乎有现实基础的错觉或幻觉等,一般来说这些症状比较轻微,历时短暂,精神压力解除后能很快缓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也有效。

亲爱的朋友,你想要怎样的生活呢?

  你现在的生活快乐吗爱情甜蜜吗亲人的关系和谐吗同事的关系融洽吗亲子关系和睦吗?

肖一萍的热线:18818871386

肖一萍:边缘性人格障碍表现:偏执、分离,不自我分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