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三四五”模式,构建育人体系
(2022-08-30 09:48:14)
多年来,安宁市积极探索“三四五”工作模式,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把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广大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精神风貌、扎实的文化基础,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谐的身心、文明的举止。
党建引领,唱响爱国主旋律 。
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全市2022年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比赛,通过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在中小学中厚植爱国情感。全市青年讲师团成员开展“党史大讲堂”活动,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和红色资源,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活动,通过“党旗引领新时代”演讲比赛,“红心向党颂党恩”征文比赛,“红色经典诵读”朗诵比赛,“党在我心中”主题班会、队会,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022年,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以“走红色足迹,立报国之志”的“五个一”系列活动,“党的故事我来讲”红色经典诵读活动、“传唱红色经典”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以“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的感恩征文和手抄报比赛活动、以“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纪念场所参观活动、观看红色经典影片,感受生动革命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
织就“四张网”,保护未成年人。
织密政策宣传网。市教体局动员全市各单位做好“六·一”国际儿童节宣传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活动;利用村村通广播、电视、报纸、线下集中宣传等渠道广泛宣传,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2场次,制作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服务2000余人,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织密机构保障网。安宁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安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安宁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知》指出,2022年全市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100%。并明确由安宁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社会组织管理科承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织密基层关爱网。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走访与防溺水工作相结合,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定期走访活动,了解在生活、学习、教育、思想成长等方面的情况,开展留困儿童及其家长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督促其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做好监护工作,暑假期间已走访儿童3.8万名。织密专业服务网。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协同育人网络。遴选41名优秀教师和9名法官组成安宁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在全市100个村(社区)、各中小学校等开展安宁市2022年家庭教育知识“四进”巡回讲座36场1460余人参加。
五个“全覆盖”,呵护未成年人成长。
课程设置全覆盖。安宁市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艺术课、体育课、选修课、综合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确保心理教育课小学阶段每月1课时、中学起始年级每两周1课时,所有班级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将“五育并举”灌输到日常管理中。家校共育全覆盖。市教体局为全市各中小学生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同时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全体学生实现家访100%全覆盖。组建由35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心理志愿服务队伍,在安宁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专业服务。劳动教育全覆盖。开展全区域、全学段、系统化推进新劳动教育。市教体局重点打造校外劳动实践基地36个、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个。让中小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情怀根植于心中。应急干预全覆盖。市卫健委和市教体局组建心理评估专家团队,所有中小学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汇报、危机评估、录入预警对象、信息反馈制度。对进入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名单中的学生,建立家校联动机制,携手互助。督导巡查全覆盖。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五项管理”工作专项督导制度,组织责任督学,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定期对中小学开展专项督导,开出督查诊断单,对整改不力的,约谈相关学校责任人。
来源:安宁市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