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集》卷二(上)

分类: 《唐代文学研究》课程 |
《长江集》卷二
岛诗=“唯造平淡难”
-
一、《寄孟协律》
我有吊古泣qì,不泣向路岐qí。
挥huī泪洒暮天,滴著桂树枝。
别后冬节至,离心北风吹。
坐孤雪扉夕,泉落石桥时。
不惊猛虎啸xiào,难辱君子词。
欲酬空觉老,无以堪远持。
岧峣tiáoyáo倚角窗,王屋悬清思。
孟协律 =
系年
而李嘉言《贾岛年谱》说贾岛“初识孟郊”于元和六年(811),然按诗中“王屋山”是在济源县,是贾岛归途所经过的地方,于元和六年秋,韩愈从河南令迁尚书员外郎,他随着韩愈赴长安,同年冬天归范阳,诗中“别后冬节至”知道是这一年途中所作。(同年于卷一《宿悬泉驿》之作)
-
我是为了千古之悲(为了古人)而哭泣,而非因为我们要分手的困惑而哭。我是为了功名事业忧伤而流泪。与你(孟郊)离别后,已入冬天,这种离别的就像北风吹来那么寒冷。独坐在门扉,遥看风雪降落,独听石桥溪水之声音。在山中这样的情景,连虎啸的声音早也听惯了,毫不心惊,但是一展读你(孟郊)的赠诗后,想回复,却想不出来怎么写诗回赠。因为他怕会“辱君子词”
,这就表示出贾岛对孟郊的才华十分心仪,孟郊也长于贾岛二十八岁,岛当属于晚辈。然后,想回就“空觉老”,黄鹏注说,“老”不是指“年纪”而指的是“自己的才思衰竭”因为他说当时贾岛只是三十几岁,或者我觉得应该是要写诗回的话,恐怕想到年纪老也没有好的诗送给你。所以唯有倚窗独坐,遥看雄伟险峻的王屋山,牵挂着你,以寄清思。(也表示说是他的一种享受生活方式)
注释
1、泣路岐 = 《淮南子》:“杨子见路岐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杨朱身临岐路,为方向迷乱,十分感伤)
2、滴著 =
3、桂树枝 = 典故说在科举博取功名,《晋书·郤诜xìshēn传》:诜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4、夕 =
5、角窗 =
6、协律郎 =
二、《和刘涵》
京官始云满,野人依旧闲。
闭扉一亩居,中有古风还。
市井日已午,幽窗梦南山。
乔木覆北斋,有鸟鸣其间。
前日远岳僧,来时与开关。
新题惊我瘦,窥镜见丑颜。
陶情惜清澹dàn,此意复谁攀。
刘涵 =
系年 =
注释
1、覆 =
2、澹
3、复 =
4、攀 =
三、《明月山怀独孤崇chóng鱼琢zhuó》
明月长在目,明月长在心。在心复在目,何得稀去寻。
试望明月人,孟夏树蔽bì岑cén。想彼叹此怀,乐喧忘幽林。
乡本北岳外,悔恨东夷深。愿缩地脉还,岂待天恩临。
非不渴隐秀,却嫌他事侵qīn。或云岳楼钟,来绕草堂吟。
当从令尹后,再往步柏bǎi林。
独孤崇、鱼琢 = 疑是两个秀才,按卷六有《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读书》,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提出,则独孤秀才即“独孤崇”,而马秀才与鱼琢当为一人。崇既为独孤氏秀才,则鱼琢必马氏秀才无疑。盖“马”、“鱼”因形近而讹,未知二姓孰是。
系年
第一、长江县
-
第二、普州
-
注释
1、得 =
2、林 =
3、乡本北岳外 = 李嘉言:“北岳,古幽州地”。
4、悔 =
5、秀 =
四、《投张太祝》
-
-
-
注释
1、有子 = 自谓。
2、卧 =
五、《咏韩氏二子》
千岩一尺璧,八月十五夕。清露堕duò 桂花,白鸟舞虚碧。
系年
-
按 :韩愈请张籍为韩湘、韩昶当老师,贾岛可能在张籍家见之。
- 说韩湘与韩昶两人的仪态像中秋时山岩上初月的美好。神清气爽,品节高尚像缥缈山中的白鸟(白鹭)。
《酉阳杂俎》(《广动植之四·牡丹条》)载从江淮来的侄子能够使牡丹花朵上出现字,改变花朵的颜色。
韩愈侍郎有疏从子侄,自江淮来,年甚少,韩令学院中伴子弟,子弟悉为凌辱。韩知之,遂为街西假僧院,令读书。经旬,寺主纲复诉其狂率,韩遽令归,且责曰:“市肆贱类营衣食,尚有一事长处,汝所为如此,竟作何物?”侄拜谢,徐曰:“某有一艺,恨叔不知。”因指阶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黄、赤,唯命也。”韩大奇之,遂给所须试之。乃竖箔曲,尽遮牡丹丛,不令人窥。掘窠四面,深及其根,宽容入座。唯赍紫矿、轻粉、朱红,旦暮治其根。凡七日,乃填坑,白其叔曰:“恨校迟一月。”时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发色白红历绿。每朵有一联诗,字色紫分明,乃是韩出官时诗。一韵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字。韩大惊异。侄且辞归江淮,竟不愿仕。
注释:
1、一尺璧 =
2、夕 =
3、《寄十二郎文》是一篇对其侄十二郎(与韩愈长大的侄儿)的祭文,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
六、《送别》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
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
七、《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
系年
-
注释:
1、惊我倒 =
2、“地只闻此语,突出惊我倒” = 追求奇异
八、《上谷送客游江湖》
莫叹迢递dì分,何殊咫zhǐ尺别。江楼到夜登,还见南台月。
系年 =
第一、幽州
-
-
说身为幽州人的贾岛,在此上谷不当有“故园千里”之叹。另一首还有《夏夜上谷宿开元寺》落句说“郡城知近武陵溪”。
1、迢递 =
2、咫zhǐ尺
=
九、《重酬姚少府》(卷三有《酬姚少府》)
隙月斜枕旁,讽咏夏贻什。如今何时节,虫虺huī
答迟礼涉傲,抱疾思加涩。仆本胡为者,衔肩贡客集。
茫然九州内,譬如一锥zhuī立。欺暗少此怀,自明曾沥泣。
量无趫qiáo勇士,诚欲戈矛戢jí。原阁期跻攀,潭舫偶俱入。
深斋竹木合,毕夕风雨急。俸利沐均分,价称烦嘘噏xū xī。
百篇见删罢,一命嗟未及。沧浪愚yú将还,知音激所习。
姚少府
少府 =
据《全唐诗》贾岛给姚合写的诗,包括这首有十一首,姚写给岛的有十三首。
系年
我在枕边看孔缝中射下的月光,咏着你夏天寄来的诗篇。现在虫、蛇冬眠,已进入暮秋了。我因抱病在身,所以赋诗寄给你晚了。我是什么人呢,不是在拥挤的进士之中。在这个无边无际的天下,我却觉得孤独没人援助。因为应试屡屡不中,就想放弃了。当我单独一个人(欺暗)却没有这种思想,而当我跟别人相比(自明)就常常感到悲伤。我虽然是不是勇猛的将士,但也是想平息战场。“俸利沐均分,价称烦嘘噏”就表示姚合在经济上曾经帮过贾岛,使他因为友谊感激不尽。我想退回江湖去隐居了,但是你还是鼓励我不要放弃举业。
一〇、《投孟郊》
系年 =
黄鹏:元和二年,初见孟郊。
说孟郊就像月中的桂花一样香气飘扬天下,就像孟郊名扬天下,他是江南一个诗格绝唱的人,所以我就开始投诗希望与你交好。(江南指的是孟郊,因为孟为湖州人,属江南道;“海北”是贾岛的自称)接着也是赞孟郊风貌清秀之气,藏着才华于胸中。吟成的诗篇文采四溢,推求寻索时觉得玄妙莫测。我现在是体会到释迦牟尼的前身在雪山苦行时候,渴望得到万法皆空的《雪山偈》,不吝惜以生命来代换,也就是说他希望得到孟郊的诗篇,或者求他请教。毕竟能得到孟郊的诗篇,我抄了百遍也觉得百篇不够。歌吟你的诗也可以激发大志,所有的疾病好像是随着而消除了。我在还没见到你的时候,我的心神在夜间就常常做梦,已经往到你那边去求你请教了。若问谁是我的老师,岂能说我没有呢?意思就是孟郊是他的老师。我求教作诗的方法,你说可以尽专研之功。学习你的诗对我就感觉很饱满,但是追求高妙之境却是很难。去年我曾经到洛阳来拜谒你,但是因意外而错过机会。(从龙,就是比喻阻碍他跟随着孟郊,《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旧以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然后因为孟郊是在洛阳(这里就说嵩山),无论路上多遥远,我一定要到洛阳去拜谒你。最后“原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是借琴表示渴望拜你为师的情怀(写诗就像弹琴给你听)。
注释:
从诗题可看出,贾岛不会直接用孟郊的名字来称呼他,这可能是后人给之题,可见是作品传抄的证据。这首诗还可反映出:
1.
佛教对贾岛的影响,很自然地运用佛典。
2.
孟郊之诗风,常写出内心的痛苦,故世人称“郊寒岛瘦”。
3.
唐朝是手抄作品流传的时代。
一一、《代边将》
持戈gē簇边日,战罢浮云收。露草泣寒霁jì,夜泉鸣《陇头》。
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仇。
“持戈”将士们手握着兵器,“簇边日”拥成一团,遮天蔽日的画面,可看出战士之多,战场战斗的激烈。然后“战罢浮云收”,刚才很激烈的战场就变成清寂之状。早上的小草也在寒冷的雨(寒霁)后哭泣,泉水也是为了牺牲的战士悲鸣《陇头歌》。虽然战场这么险恶,有多么残酷的牺牲,但是边将们也不畏惧,手持着宝剑(三尺)气冲云天,因为戍边报国不限于高低贵贱,只要有誓志报国,削平仇虏的壮志。
-
1、贾岛这一首是体现出像盛唐人边塞诗的气派。
2、《陇头歌》= 指《陇头流水歌》为南朝梁所收北朝民歌,共三百。写征人行经曲折高俊的陇坂,征途的辛苦,发为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