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生平及贾岛集的版本情况
(2017-03-05 19:31:24)分类: 《唐代文学研究》课程 |
一、贾岛生平
1、贾岛其人《旧唐书》无传,而《新唐书》有其传,为什么?
苏绛《贾司仓墓志铭》:公讳岛,字浪仙,范阳人也。自周康王封少子建侯于贾,因而氏焉。谊则大汉太傅,寅则晋尚书,由是徽音流远。祖宗官爵顾未研详,中多高蹈不仕。公展其长材间气,超卓挺生.六经百氏,无不该览,妙之尤者。属思五言孤絶之句,记在人口。穿杨未中,遽罹诽谤,解褐授遂州长江主簿,三年在任,卷不释手。秩满,迁普州司仓参军。诸侯待之以宾礼,未尝评人之是、非.丰骨自清,冥搜至理,悟浮幻之莫实。信无生之可求知矣哉。又工笔法,得钟张之奥。所著文篇不以新句绮靡为意,淡然蹑陶谢之踪。片云独鹤,高步尘表,长沙裁赋,事略同焉。攸望遭时,紫泥必降。优游华省,游泳清涂。噫,修短定期,数岂能越?㑹昌癸亥岁七月二十八日,终于郡官舍,春秋六十有四。呜呼!未及浃旬,又转授晋州司户参军。荣命虽来,于公何有?痛而无子,夫人刘氏承公遗㫖,粤以明年甲子三月十七日庚子,葬于普南安泉山。虑陵谷变迁,刋石纪时,绛忝公知己见,命为志词。仍为之铭曰“猗欤贾君,天纵竒文。名高天下,鹤不在云。蚤振声光,高步岀羣。今则已矣,馨若兰熏”。
- 总体来看,由于贾岛地位较低,关于其生平事迹的记述并不多,主要依靠同时代人苏绛所写墓志铭得以保存。然而由于其诗歌风格开创苦吟一派,在宋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加上其被视为韩愈弟子,因而得以进入北宋尊韩的重要人物欧阳修所编的《新唐书》。
《新唐书》: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当其苦吟,虽逢值公卿贵人,皆不之觉也。一日见京兆尹,跨驴不避,謼诘之,久乃得释。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年五十六。
《太平广记》:贾岛,字浪仙。元和中元白尚轻浅,岛独变格入僻以矫艳。虽行坐寝食,吟咏不辍。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街。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求联句不可得,因搪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而释之。又尝遇武宗皇帝于定水精舍,岛尤肆侮慢,上讶之。他日有中旨令与一官谪去,特授长江县尉,稍迁普州司仓而终。(出《摭言》)
《唐诗纪事》: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能诗,独变格入僻,似矫艳于元白。来洛阳,韩愈教为文。去浮屠,举进士。终普州司戸,岛久不第,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或奏岛与平曾等为十恶,逐之。诗曰“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折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㸃悞侵睛。黄雀并乌鸟,俱懐害尔情。”大中末授遂州长江簿,初之任,屇东川,守者厚礼之。岛献感恩诗曰“匏革奏终非独乐,军城未晓启重门。何时却入三台贵,此日空知八座尊。罗绮舞间收雨㸃,貔貅闘外卷云根。逐迁属吏随宾列,拨棹扁舟不忘恩。”自长江迁普州司仓方干,自镜湖寄诗曰“乱山重复迭,何路访先生。岂料多才者,空垂不第名。闲曹犹得醉,薄俸亦胜耕。莫问吟诗苦,年年芳草平。”岛至老无子,因啖牛肉得疾,终于传舍。
2、贾岛生卒年的疑问
3、生平大事:
贾岛与韩愈的结识,很容易令人想到“推敲”的故事。但实际贾岛与韩愈结识,应当在韩愈在洛阳国子监任教之后,根据洪兴祖《韩子年谱》,韩愈贞元十七年在洛阳,贾岛此年也在洛阳香山寺为僧(《韩子年谱》、《送无本师归范阳》)。因此贾岛与韩愈交往应该始于此年,符合《新唐书》所写贾岛“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愈怜之,因教其为文”。此后,二人一起回到了长安。
贾岛在长安时由于专注苦吟而冲撞了京兆尹的队伍,旧小说家多附会为韩愈、贾岛因此相识,因为韩愈曾为京兆尹(见《苕溪渔隐丛话》引《刘宾客嘉话录》)。然而韩愈为京兆尹时为长庆三年,与其和贾岛结识时间不符。唯独《太平广记》记载京兆尹为刘栖楚,其为京兆尹在宝历二年前后,而且之前贾岛诗有《寄刘栖楚》,其中有“友生去更远”一句,因此将京兆尹视为刘栖楚也不当。关于此事,齐文榜《贾岛研究》、李嘉言《贾岛年谱》都有辨正,可参考。
4、显系伪托附会但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事
尽管此故事为小说家附会之辞(贾岛已经进士及第,只是未中吏部铨选才作诗讥讽考官被称“十恶”,夺进士籍;宣宗时贾岛已经去世),但由于符合贾岛狂放不羁的性格,而且与许多被埋没举子产生共鸣,因而被广为接受,甚至南宋贾岛集编纂时特意将所谓“宣宗墨制”放在扉页,且对一些诗歌进行改动,以符合这个故事。
唐贾岛撰。岛,字阆仙,范阳人。初为僧,名无本。后返初服,举进士不第,坐谤,责授长江主簿。终于普州司仓参军,岛之谪也,唐书本传谓在文宗时。王定保摭言谓在武宗时。晁公武《读书志》谓长江祠中有宣宗大中九年墨制石刻。陈振孙《书録解题》亦称遂寜刊本首载此制。二人皆辨其非。今考集中卷二有寄与令狐相公诗,不署其名。卷五有送令狐绹相公诗,卷六有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诗,又有寄令狐绹相公诗,二首则显出绹名。考绹本传其为相在大中四年十月,与石刻墨制年号相合。然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年谱》在元 和六年,本传载岛卒时年五十六,从大中九年逆数至元和六年,凡四十五年,则愈赠诗时岛纔十二岁。自长江移普州又在其后,则愈赠诗时岛不满十岁,恐无此理。今检与绹诸诗,皆明言在长江以后,尚无显证。至送绹诗中有“梁园趋旌节”句,又有“是日荣游汴,当时怯往陈“句,当是楚镇河中之时。若绹则未当为是官,岛安得有是语乎?知原集但作令狐相公,遂寜本各增一绹字,以迁就大中九年之制。经晁、陈二家辨明,故后来刊本削去此制,而诗题所妄增则未及改正耳。晁氏称“长江集十卷,诗三百七十九首”。此本共存三百七十八首,仅佚其一。盖犹旧本《唐音统签》载岛《送无可上人》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之下自注一絶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涙流。知音如下赏,归卧故山秋。”晁氏其并此,数之为三百七十九耶?集中《剑客》一首,明代选本末二句皆作“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惟旧本《才调集》“谁有”作“谁为”,案为字去声,冯舒兄弟尝论之,以有字为后人妄改。今此集正作“谁为”,然则犹旧本之未改者矣。
二、贾岛别集的流传、收录情况
1、十卷本系统:
1)南宋书棚本
十卷本收诗379首,万曼先生《唐集叙录》称其为南宋书棚本,每页二十行,每行二十字。这种十卷本有以下著录:《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善本书藏书志》等。《四库全书》、黄丕烈所谓阮氏本、张氏本等均收录此书或以此书为底本进行校勘。也有将此书收录诗歌书目改为378首的(《四库总目》),这是因为贾岛自己注释中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涙流”绝句,其余版本加上这首为379首。这种十卷本封面有大中年间的墨制,称是宣宗微服遇见贾岛,钦佩其诗才。这与贾岛卒年不符,《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总目》与万曼先生均怀疑为好事者私印上的。
《郡斋读书志》:《长江集》十卷,右唐贾岛浪仙也,燕蓟人。累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坐飞谤,谪长江主簿。会昌初,终普州司仓参军。岛少为僧,名无本。后从韩愈遂去浮屠。
《直斋书录解题》:《贾长江集》十卷,唐长江尉范阳贾岛阆仙撰。韩退之有送无本诗,即其人也。后返初服,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会昌初以普州参军卒(案唐书贾 岛 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戸,未受命卒。原本作晋州,今改正),本传所载如此。今遂寜刋本首载大中墨制云“比者礼部奏卿风狂,且养疾闗外。今却携卷轴潜至京城,遇朕微行,闻卿讽咏,观其志业,可谓屈人。是用显我特恩赐卿墨制,宜从短簿,别俟殊科”,与传所称诽谤不同。盖宣宗好微行,小说载岛应对忤㫖,好事者撰此制以实之。安有微行而显著训词者?首称奏卿风狂,尤为可笑。当以本传为正,本传亦据墓志也。唐贵进士科,故志言责授长江,如温飞卿亦谪方城尉,当时谓乡贡进士,不博上州刺史,则簿尉固宜谓之责授。若使今世进士得罪而责授簿尉,则惟恐责之不早耳。
《文献通考》:鼌氏曰唐贾岛浪仙诗共三百七十九首。唐书称岛,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后从韩愈,遂去浮屠。举进士,累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坐飞谤,谪长江主簿,会昌初终普州司仓参军。今长江祠堂中有石刻大中九年墨制。大中,宣宗年号,与传不合。《摭言》又载武帝时谪去,尤差误。陈氏曰“韩退之有送无本诗,即其人也。后返初,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会昌初以普州参军卒,本传所载如此。今遂寍刊本首载大中墨制,云“比者礼部奏卿风狂,遂且养疾关外。今却携卷轴潜至京城,遇朕微行,间卿讽咏,观其志业,可谓屈人。是用显我特恩,赐卿墨制,宜从短簿,别俟殊科。与传所称飞谤不同。盖宣宗好微行,小说载岛应对忤旨,好事撰此制以实之。安有微行而显著训词者?首称奏卿风狂,尤为好笑。当以本传,亦据其基志也。唐贵进士科,故志言责授长江,如温飞卿亦谪方城尉。当时谓乡贡进士,不博上州刺史,则簿尉固宜谓之责授。欲使今世进士得罪而责授簿尉,则惟恐责之不早耳”。
关于十卷本的版本流变,可以参看蔡心妍《<长江集>版本考流》,十卷本总体上均以宋代十卷书棚本为底本。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贾长江集十卷,宋刻本,藏扬州阮氏。其毛钞影宋藏余家。余曾借宋刻校影宋,所差毫厘矣。此外又有旧钞为义门学士手校,无古诗,序次亦多不同。何以张氏藏书棚本校。张氏本既阮氏本也,余因借校知之。此册为余友讱庵张君所收,云是郡故家物。余见其友叶子寅图记,朱笔校亦似其手迹,遂借归。出毛钞勘之,其卷一数,番校字悉同于宋本分卷一处注曰卷一于五绝中剑客等首皆注曰一之几宋刻不分体故卷一古今体俱有是校本亲见十卷本也不知何以于寄孟协律一题以下皆无校字遂使此刻之讹谬百出未经勘正为可恨尔。余还书之日,数语以记是书源流。倘讱庵有意续校,当举所藏畀之。俾长江集又添一善本,岂不美与?戊寅六月大尽日复翁识。
2、七卷本系统:
《百川书志》:《长江集》七卷。
《万卷堂书目》:贾浪仙长江集七卷。
《澹生堂藏书目》:贾浪仙长江集七卷
3、三卷本(小集三卷):
(清)《唐书艺文志注》:贾岛长江集十卷,又小集三卷。
(光绪)《顺天府志》: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
*4、吕南公所记之十卷本,38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