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名著导读
(2017-06-15 23:40:43)分类: 八下语文 |
【导读前言】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与《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类关系的著作,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沙乡年鉴》这本书从1941年起就开始寻求出版,但直到1949年,作者去世后才问世。当时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的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十分陌生,所以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书中利奥波德把本来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要求让人们改变观念,遵循生态规律。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利奥波德学说的指导意义。利奥波德被尊为新自然保护运动浪潮的领袖,《沙乡年鉴》也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伯灵顿市。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1909年,他从耶鲁大学的森林专业毕业后,利奥波德进人联邦林业局任职,后从事自由的野生生物考察研究,创立“荒野学会”(The Wilderness Society),发表了大量有关“土地道德”的论文,将毕生奉献给了生态保护工作。1948年4月21日,邻居的农场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救火的路上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美国自然文学代表作,影响力堪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常年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创立了著名的“荒野协会”,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而《沙乡年鉴》则是他对在沙郡进行的生态恢复实践,在美国大陆各个荒野地带的游历经历,及其对土地伦理的所思所想的总结。书中有关于乡野生活的优美描写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写作传统产生了巨大影响。
《沙乡年鉴》读书笔记
段落精选
1 人类的无知和自大在他们与大自然的相处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舍本逐末的他们甚至还不知羞耻的以此为荣。我们的自大和完美的社会,现在就像一个忧郁病患者,它是那样为其自身的经济健康而困扰着,结果反而失去了保护其健康的能力。整个世界时那样贪婪地希望有更多的浴盆,以至于失去了去建造这些浴盆,或者甚至应关掉水龙头所必需的稳定性。
2.即使在大自然中存在的那些所谓有害的元素也不要为所欲为的去破坏它,因为在你不知道的某个时刻,它们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很大的益处。
3.每个个体在奋斗的过程中都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但是在实现的这些之后,是否忽视了这之外的潜在危险,上升到自然的角度,群山可以通过回声解读狼嚎叫的内涵,但是当人类用破坏大自然为代价来获取自身的利益的时候,你听见来自于大自然内心的回声了么。
对自然环境有利的因素我们要坚决拥护,对自然环境百害无利的做法我们要坚决打击,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方便与快捷,但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基础设施依旧并没有随着社会进步而进步,所以要把感知力修建到尚不美丽的人类的思想工作中。把这个理论引申到对环境的态度上就行了,用你的低智商思考一下就能得出结论了。
6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伦理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提出的伦理观,是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7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因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则认为热量来自火炉。”
8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只是在一旁静静观察,而正是因为这种无知,快乐才会更为特别和巨大。而当观察带来知识和规律的时候,当知识从无到有、由内而外从天而降的时候,它又远比那些不得不记住的知识美好。
9然而一个奇怪的事实是:我们并没有在这条更为幸福的路上行进。人的心中似乎同时住着天使和魔鬼,在爱自然的同时,更乐于去征服它。随着征服和满足到来的是更大的空虚,人在实现自己所有梦想的时候,恰恰是最痛苦的时候,因为没有什么值得憧憬了。
10在缺乏相应增大的洞察力的情况下,交通运输的发展正使我们面临着休闲过程中的实质性崩溃。发展休闲,并不是一种把道路修到美丽的乡下的工作,而是要把感知能力修建到尚不美丽的人类思想中的工作。
感知感悟:这是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向全人类发出的建立一种全新伦理观念的呼唤。利奥波德在文章中表述了土地的生态功能,以此激发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尊敬,强化人们维护这个共同体健全的道德责任感。现在人类还是以土地的征服者和统治者的角色出现。我们的自然利用,大部分是经济主义的。虽然现在人们的意识已经有所觉悟,不过在行动上仍然十分有限。现在流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对自然的一种保护,我们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争取做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书的结论部分,作者做出这样的总结:“简言之,土地伦理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我深信很多人在读到真理之后,都会对其表示同意,点点头,心满意足地把书合上。当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到了这一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难逃脱其桎梏。有多少人能够有利奥波德那样的经历?又有多少人能够放弃城市里的舒适,住到乡间的木屋里去?有多少人能够放弃超市里的肉,去狩猎自然里平等的食物?
我没办法放弃科学和现代化带给我的舒适,即便我知道作者说的是对的:“科学绝不,或不应该,只是为获取更舒适生活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