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生活语文二年级下册《红绿灯》教学案例
(2018-07-09 10:49:3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案例 |
培智生活语文二年级下册《红绿灯》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思路: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坚持以育人为本,把握培智学校教育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案例事件描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黄灯等,绿灯行的道理;
2、认读词语:红灯、黄灯、绿灯,听读句子、儿歌。
3、教会培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交通秩序,知道过马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4、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社会体验的经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红灯停,黄灯等,绿灯行。
课件:幻灯片、影视片
教学过程:
一、
1、出示多媒体课件。(马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汽车和人)
师问:同学们大街上这么热闹,汽车开心得“嘀嘀”直叫。它一会儿开到东,一会儿开到西,人们人来人往可自由了!请问同学们他们是怎样过马路的?
生答。过马路要注意些什么呢?生答。(引出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分析:用马路上的许多汽车图片导入课题,直观形象,再加上汽车的喇叭声音,更显示了车多,人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2、板书课题。
二、
1、出示红绿灯课件,引导学生认识红绿灯。
2、师问:红绿灯有几种颜色呢?
生答。教师作引导。
3、讲解红绿灯的颜色。
师:红绿灯有三种颜色:红色的是红灯,黄色的是黄灯,绿色的是绿灯。板书词语。
领读词语:红灯、黄灯、绿灯。
(分析:教师出示红绿灯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观察红绿灯的颜色,以及颜色的排序,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有三种颜色,认识红灯、黄灯和绿灯。这样学生由直观看图到形象思维,然后用语言说出灯的颜色,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辨别颜色的能力。)
4、结合句子讲解红绿灯的作用。
课件出示:读句子。
红灯亮,停一停。
绿灯亮,往前行。
黄灯停下来等一等。
A.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起等一等。
小朋友,过马路,一定先看红绿灯。
B.
(教师讲解红绿灯的作用,并通过句子和儿歌来巩固所讲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学习的求知欲进一步提高。)
三、
1、
(教师出示辨别红绿灯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红绿灯的直观认识)
2、
红绿灯
小朋友,你别跑,
停下脚步把灯瞧。
红灯停,绿灯行,
黄灯请你等一等。
师:图上的小朋友做的对吗?生:不对,过马路时不要跑。
(教师出示图片再通安全教一次对学生进行交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交通规则。)
四、
1、教师出示影视片:红绿灯儿歌。(师强调学生过马路时注意安全。)
2、教师出示交通事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生:撞车了,撞人了。
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惨?生:他们不遵守交通规则。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告诉学生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很严重的,教育学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五、
1、师:同学们说说我们过马路时应该怎么做?生答。教师奖励说的好的学生。
2、教师总结:我们走路不贪玩,过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从小养成好习惯。并且一定要走斑马线的人行横道。
六、
1、让学生戴红绿灯头饰,进行情景剧表演,发红纸剪的苹果进行鼓励,找出得苹果最多的同学表扬。
2、拓展:课外让家长带着学生看一看人们是怎样过马路的。
(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并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案例反思分析与启示
教师要依据生活语文教育中的听说先行,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采用示范、模仿、游戏、表演等手段,结合情境体验活动开展语言训练;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本节课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认一认、学一学,辨一辨、读一读,唱一唱、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六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学,动静结合,并在语文教学的同时,贯穿了交通安全教育,根据培智生的特点,多次强调过马路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知道红灯停,黄灯等,绿灯行的道理;自觉维护交通秩序,知道过马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整节课学生配合较好,学习积极性高。不足之处:1、课堂上学生读的多,想得少。2、情景剧安排的时间短。
通过本案例的实施,我认为在培智低年级看图说话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1、在设计图片时抓住重点,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这样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2、多设计有趣的环节,课堂上环环相扣,为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服务;3、课外是课内知识的延伸,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