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剑侠图》杂谈
(2017-02-20 14:38:56)分类: 曲艺评谈 |
首先声明一点,下面要谈的并非普遍流传的单版《童林传》,而是作者署名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这部书我看过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就是市面上流传的两本装的“详细版”,从童林学艺到年羹尧失官印;另一版本有四册,而且还是“精简版”的,从童林学艺到胤祯准备夺位。比较下来,精简版的内容更多,但由于删掉了一些编者自认为“多余”的内容,故而在情节衔接上有一些问题,而详细版的内容较少,但文字圆润,语言精练,不过插叙过多,失之于罗嗦。遗憾的是直到现在为止,详细版始终没有出接下来的内容,令人不能一窥全豹。这是我对于这两个版本的的印象。
关于书里的人物如童林等人,有很多人认为侠气不足,奴气有余,已经算不上真正的侠客了。我不这么看,从总的来说,童林等人是讲道理的人,没有见过他们仗势欺人,而且他们也很愿意为别人排难解纷,救人之所急而不矜己功,就凭这些,也足够称的上一个“侠”字了。当然,也的确有这个印象,就是奴气比以前的侠客要强了,如雍亲王一亮出身份,无论是谁都是到头就拜,极尽奴颜婢膝之能事。这是事实,但我认为这也与大环境有关,因为到清朝,是我国的封建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的时期,随着专制的加强,个人的个性也逐渐遭到压抑、消磨,这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侠客也不例外,所以你就不可能在剑侠图中看到战国慷慨悲歌式的侠客,也看不到两汉力折公侯式的豪侠,而只能看到有些奴气的侠客,但不管怎样,毕竟还是侠客。
但话说回来,里面的侠客们有些事情的确是让人觉得心里不爽,象上面所说的雍亲王一亮出身份,无论是谁都是到头就拜,极尽奴颜婢膝之能事。这就不说了,因为这样的场景实在是太多了。而我们同时也会看到有这样的情景,就是各路侠客,原本与童林为敌的,如李源、北侠、甚至后来的一些剑客,但在误会或者矛盾解决后,尤其是得知童林的靠山是雍亲王后,不但是与童林化敌为有,而且反过来狠捧童林,待童林比自己的亲人还亲,当然,这也与童林的老实厚道的人格有关(的确童林是君子),但我更相信这些个老头态度的180度转变是与“童林的靠山是雍亲王”有关,这样的场景也实在是太多了,从这些情节的字里行间,我分明看出了三个字:“老滑头”。
当然,世界上任何事有是有例外的,书中有几件事我认为是与侠客精神相违背的:
场景一:『高俊往前一凑步,左手晃面门,上右步右手握拳,“恶狼扒心”,照定张旺胸前便打。张旺看到拳来啦,故意不动,叫高俊认为这一拳就打上自己了。眼看都挨上破僧袍啦,张旺猛然一翻左手,用力一压高俊的手腕子,右手并食中二指,“金龙吐须”,“唰”奔高俊的两只眼睛来了。高俊再想躲来不及啦,正是他的两只眼睛上,“噗”的一下红光崩现,手指进去硬把两个眼珠给抠出来,高俊往后一躺,倒在台板上,满脸的鲜血,当时就死过去了。“哗”台底下一阵大乱:“真狠哪,这和尚好凶啊!”张旺真沉得住气,蹲下身来,用高俊的衣服擦净了血,合掌道:“弥陀佛,善哉呀善哉。”张旺口诵佛号:“弥陀佛,方才众位看到了,这高俊被贫僧掏去二目,一灵不昧,定升极乐。还有哪位登擂台,慈悲慈悲。”』
场景二:『好厉害的坏事包张旺上右步一斜身,“海底捞月”,正中南宫桃小腹,“噗哧”一下就扎进去了。张旺拔刺一抬腿,“嘭”!踹出死尸有七尺多远,南宫桃当场毙命。“哗”台下就更乱了。张旺往旁边一站:“弥陀佛,善哉善哉。”』
场景三:『段银娘也怕呀!往下一退步,就来到北房阶下:“王郎啊,你看看,这事情越闹越大了!不如咱两个逃之夭夭,回到小王家砣。”王环用手点指:“银娘啊!你口口声声要把终身大事许配给我,你我两家本是仇敌。我王环乃是奇男子,大丈夫岂能要你这山寇之女!”段银娘一愣神,王环手里扣着一只亮银镖呢,“嘭!”一镖,正中姑娘段银娘的哽嗓咽喉。哎呀!一句话没说出来,撒手扔刀,花容失色,往后一躺,当时身死。这才是:断送落花三月雨,催残杨柳九秋风。』
打擂台就要取胜,为了胜利即使采用一些个手段我认为也是可以的,但胜利并不等于要把人置于死地,而张旺眼睛不眨连杀两人,且手段残酷,杀人后居然还扬扬自得,颇有以此为荣之感,这实在叫人感到可怕,这是侠义的精神么,故而使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侯振远十分震怒:“王爷,您看这张旺多么可恨,竟将人家二目挖去,看来这场事越闹越大呀!”
“以武会友,点到而止,这奴才怎能无端致人于死地呢?”果然,如侯振远所料,这场事越闹越大,几乎无法收拾。可见,作为侠客门下,张旺此举,实在是有违侠义精神的,尽管后来在破剑山他也立了大功,但对他的印象却是始终好不起来。
王环人称少侠客,但他的所作所为(场景三)也是有违侠义精神的,尽管段国柱当年杀了他的父亲,父兄之仇,不共戴天。但是有句话叫“冤有头,债有主”,他要报仇,应该杀段国柱,但是,段国柱一家人尽丧他手——儿子、女儿都被杀了,尽管段银娘一相情愿地想与他成婚来终结这段冤仇:『现在,杀我的兄长,不能埋怨你呀!现在,你王家的人,杀了我段家的人;将来,我段家的人,再杀你王家的人,子子孙孙、辈辈往下传成了世仇,为子孙多留后患,做长辈的可就大不应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如果,你要乐意的话,你我年貌相当,不弃蒲柳之姿,情愿侍奉箕帚。有这么句话:坟中有骨是亲戚!如果,我们两家成了亲戚,那么,就不至于再结世仇了吧!』,可惜,这仅是她的一相情愿而已,残酷的现实就是场景三了。从中我们看不到丝毫的侠义精神,有的只是因血亲复仇而带来的杀戮。而说到“冤有头,债有主”这句话,在评书里,这句话经常是正面人物在面临反面人物的复仇时用来规劝反面人物的,其实,何止是用来规劝反面人物的复仇,我觉得更应该用来规劝正面人物复仇行为,因为他们在评书中代表的是正义。
不过,上述的人和事在书里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侠客们还是好的,比如在后面的几场擂台上,他们都是点到为止,即使是对于他们的对手,也有应有的礼数的,体现了侠客应有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