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标签:
心得体会 |
分类: 心得体会 |
最近一段时间,我都在自行学习本科阶段的《有机化学》课程(人卫第8版,中国药科大学陆涛教授主编)。一则,因为考试需要;二则,也是为了拓宽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我在大专阶段虽然也学习过这门课程,相比之下,和高中阶段所学习内容,差不了多少,只增加了一小部分的内容。可以说,基本上就是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里面的内容。
之前学的那些,似乎没有什么难度可言,是因为还没有真正深入的学习它。经过了这套教材的洗礼(本身也算是一个基础),这才算真正学习了《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当中的几大反应类型:1.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3.消除反应 4. 氧化反应 5.还原反应。化学反应的进行,发生改变的地方只有一小部分。至于为什么就只改变这里,大学阶段引入了“反应机理”这一概念,向我们展示了有机化学反应的全过程。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可以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概括来说为八个字——“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有机化合物,主要含元素碳。各原子的成键方式均为共价键,即原子与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或电子偏移所形成。共用电子对,以“头碰头”的方式所形成的化学键,称为σ键,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的,称为π键(不稳定,易断裂),以“面对面”的方式所形成的,称为δ键。(有机化学主要是前两种,第三种不考虑)。原子与原子之间,可以以单键(1个σ键),双键(1个σ键,1个π键),叁键(1个σ键,2个π键)
顺便提及一下,在《无机化学》里面讲到过,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² 2s² 2p²,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Hund’s规则和Pauli’s不相容原理),碳原子的三个2p轨道,有一个是空的。因此,其2s轨道中的两个电子,其中一个电子发生跃迁,到了2p轨道中,能够形成sp,sp²,sp³三种杂化轨道。化学键的断裂,来源于成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电子的转移。电子主要偏向电负性(表示元素吸电子能力的大小)大的一方,为负离子,电负性小的,为正离子。二者相差不大的,则一方各带一个电子,有机化学中称其为“自由基”。在“反应机理”中便阐述了这一点,电子转移,过渡态形成,化学键的断裂及再生成等等。
所有的有机化学反应,围绕不开两种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丙烯和氯化氢的反应。高中阶段就讲过,这个反应的类型为加成反应。丙烯中的碳碳双键断裂,氯化氢分子中的氢和氯分别加在丙烯双键碳上,形成两种同分异构体:1-氯丙烯和2-氯丙烯,至于那种占主要,高中阶段没有涉及什么。但事实上,2-氯丙烯占主要。根据“马氏规则”,不对称烯烃发生加成反应,带有正电荷的部分,总是加在含氢多的双键碳上。这一点,通过反应机理及电子效应,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点。如图所示,第一步,氯化氢分子中,H—Cl键(图中X表示卤原子,即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七主族元素F Cl Br I)断裂,由于电负性Cl>H,电子偏向Cl,Cl-进攻双键碳原子,π键断裂,形成了一个碳正离子中间体,这个中间体是不稳定的,无法分离得到,存在时间短暂。碳正离子是一个缺电子的结构,因此,需要一些具有给电子能力的基团与其相连,起到稳定它的作用,如甲基、乙基等。给电子基团越多,碳正离子越稳定。回到上面的这个例子,当碳正离子处于2号位的时候,两端连有两个甲基,所以说这个状态下,碳正离子是最稳定的。相反,处于1号位就只有一个甲基,稳定性就没有在2号位那么好。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烯烃加成反应:
苯酚和醇的结构中,具有一个共同的官能团—羟基(-OH),醇分子中的羟基,容易被其他基团所取代,而酚羟基,不容易断裂。醇分子中的羟基,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主要表现为吸电子作用(氧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² 2s² 2p,2s轨道的一个电子跃迁,形成sp³不等性杂化,2p轨道有两对孤电子对)。苯是一个具有高度不饱和性的化合物,按照凯库勒式,单双键交替形成一个大π键,对称性结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没有异构体。羟基若与苯环相连接,氧原子2p轨道上的孤电子对可离域到苯环上,与苯环的π电子形成p-π共轭,这种电子效应远大于其吸电子诱导效应,所以说,酚类化合物不会像醇一样,能发生羟基断裂的反应。
立体空间上的稳定性。如下反应,2-丁炔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产物主要为反式结构。这个结构主要为分子在空间结构中的排布不同而产生,生成产物2-丁烯有如下两种异构体。按照空间结构来看,甲基与甲基之间具有相互作用,若两个甲基处在同一侧的时候,作用最强。反之,处在异侧的两个甲基,相互作用就,没有那么强。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分析,顺式结构的Gibbs自由能大于反式结构,能量越低越稳定。
有机化学的反应,经常是多个官能团同时出现,此时就需要判断是哪一个官能团先发生反应,哪一个后发生反应或者不会反应,都是围绕着那两个电子效应而来。当然,它还受反应温度、溶剂选择等条件影响。反应完成后,产物的稳定性,也和它们有关。书上的内容也仅仅是一个基础,有机化学的研究,并不仅仅于此。
我是学药学的,多数药物都是有机化合物,因此这门科目对于我们的专业来说,非常重要,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有机化学》在《药物化学》中应用非常广泛。一个比较简单的药物—Asipirin合成,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酚羟基的氢被乙酰基所取代,反应的本质就是一个取代反应。
Asipirin合成:
打好基础,很关键。上述内容,仅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若要做深入的研究,需要学习的,还有更多,而且,还需要实践。
2020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