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集散中心与智慧旅游考察调研报告
(2019-10-08 08:44:23)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不断成熟、信息网络和交通设施的方便快捷,散客和自助游客的客流量迅速增加。面对散客旅游市场,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项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新兴的旅游运作方式应运而生。
根据县分管领导指示,5月25日-29日,县旅游局、县东方园林项目攻坚指挥部、招商办1行6人前往武夷山、贵阳、遵义等地考察调研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和智慧旅游运行平台建设运营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地旅游集散中心基本情况
1、武夷山北站游客集散中心。2013年11月建成使用,位于武夷山市北城新区,地处武夷山三姑旅游度假区中华武夷茶博园旁,距离武夷山市区约3.5公里,框架两层,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该集散中心虽处于动车站繁华地段,由于和客运中心处于不同方向,游客出站习惯往客运中心疏散,搭乘接驳巴士或的士,集散中心作用不突显。
2、武夷山东站旅游集散中心(大武夷智慧旅游集散中心)。2015年8月启用,位于建阳区将口镇洋墩村的合福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广场,处于闽北产业集中区的核心地带,距建阳城区、武夷山风景区车程均在25分钟以内。一期建设用地约45亩,建筑面积约42000平方米,投资约2.4亿元。项目包含旅游集散中心、美食休闲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商业步行街、办公型公寓、商务酒店等六大功能区块。
由于该旅游集散中心与动车站出口相隔两条马路,和客运站没有连片,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目前,包括集散中心在内旅游体运营不理想。
3、贵阳旅游集散中心。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发展战略,贵阳汽车客运有限公司与贵州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贵州全景通旅游有限公司,在延安西路原贵阳客车站建设了贵阳市旅游集散中心,于2017年3月1日启用,是贵州省第一个集旅游产品和旅游巴士定制出行的旅游集散中心。该中心地处集轻轨2号线与3号线换乘站、公交BRT换乘站、市西商业步行街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地,在为游客提供换乘服务上具有有利条件。集散中心里面设置信息咨询区、售票区、旅行社接待及产品销售区、土特展示区、VR体验区、贵州非遗文化展示区等多种功能区域。
该中心位于动车站出站口的架空层,出站旅客必经地段,相邻客运站,区位优势较明显。主要接待节假日游客,客流量一般。
4、遵义旅游集散中心。于2016年5月1日启用,位于遵义市汇川区温州路奥特莱斯商圈内,成为遵义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个性需求的一个重要平台。一期总建筑面积为8000余平方米,总投资达3个亿,是集游客接待中心、大巴停靠中心、特色商业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和红色旅游集散、特色文化集散、夜游观光集散、自然生态观光集散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旅游服务中心。能提供300余个车位,每天可接待游客1万人次。为游客提供旅游交通、旅游咨询、旅游预订、旅游网络体验、旅游餐饮等综合性旅游服务。同时,集散中心作为连接市区与郊区的“核心”,推进遵义市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规范旅游秩序,优化旅游环境,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同时,进入遵义市所有游客必须指定到游客集散中心换乘旅游巴士,客运量较大,整体运营效果较理想。
5. 贵阳智慧旅游指挥系统。综观四地市旅游市场,都开始推广应用大数据+旅游云项目开展,实现智慧旅游。
贵阳智慧旅游指挥系统,是由贵阳旅发委与太极智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的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该平台作为贵阳旅游的综合管理平台,涵盖旅游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联接着旅游产业链上的相关单位和企业。这个指挥平台联接着景区监控系统,如果景区发生突发事件,景区实时动态视频将上传至指挥中心,以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应急决策。游客可以通过APP进行报警,平台系统马上就会搜索到游客的所在位置,并以最快速度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就近前往处置。
贵阳智慧旅游运行监管及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全区域管理、全数据分析、全景式展现的景区运行情况监管分析及无延时反馈、无误差处理、全流程管控的景区应急管理,提升景区应急处理能力。
二、考察地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一是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旅游集散中心的成功运营需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作为新兴旅游业态,特别在旅游集散中心成立初期,更需要政府引导,从财政、政策等各方面大力支持。从遵义市旅游集散中心的成功经验来看,经历了从初期亏损到逐渐盈利的发展阶段,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渡过难关。同时,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旅游集散中心管理往往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建立权威性的协调机构,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无效益的社会成本。
二是明确服务对象,科学规划选址。旅游集散中心立足于服务外地游客,必须选址在火车站、汽车站、轮船码头等外地游客聚集地,同时也应综合考虑人们出行习惯,形成集聚效应。
三是因地制宜,加强管理运营。每个地方的旅游市场规模、结构不同,旅游集散中心在具体运作模式和经营管理上显然不应相同。各个城市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确定具体的空间布局、运营模式以及营运机制,就一定要从城市的基本空间特征、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与相关场馆设施、旅游散客市场发育程度等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
四是合作共生,共同培育市场。一方面,旅游集散中心可以把周边区域旅游要素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提供一定规模的餐饮、购物、住宿、邮政、通讯、银行、联运售票、旅游咨询、门票代售等服务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不同旅游集散中心之间应结成战略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客源互流,共同推动区域旅游发展。
五是针对目标游客需求,创新开发旅游线路。旅游集散中心作为面向散客市场的专业旅游服务机构,以目标顾客群的旅游需要为中心,能筛选出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针对性的旅游线路,也是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
六是注重营销传播,积极培育旅游服务品牌。利用网络、电视、户外、广播广告、指示路牌等媒体广泛进行宣传, 使旅游集散中心逐渐提高了知名度,提高了游客对旅游集散中心及其产品的知晓率, 在散客市场形成了“要旅游找集散中心”的口碑效应。
七、开展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实现旅游信息化、服务个性化、出行便捷化。
贵阳、遵义“太极智旅”智慧旅游运行平台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无线传感网,借助便捷的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各类旅游信息的智慧感知、实时传送和挖掘推理等智能处理,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中的自主性、互动性,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实现旅游经营协同化、旅游服务智能化、旅游体验个性化和旅游监管数字化,让游客轻松感受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在景区实现WIFI全覆盖,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快速进入景区;通过景区大门入口的电子探头,可以了解各景点人流量、交通、天气情况等;用手机可随时订购心仪的特色产品;在喜欢的景点自拍后可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与朋友分享旅行中的快乐……
三、我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一)永泰县旅游客运中心功能布局
1.永泰县旅游客运中心选址动车边上,主要功能为通过公共交通到达的游客提供旅游中转服务,今后可以整体作为公路客运站使用。
2.一层以旅游中转功能为主,配套商业服务。
3.二层、三层可设计为商业用房或行政办公空间,由专业公司运营。
4.停车位设置可按运营用旅游大巴20个、备用大巴车位10个设计(出口设置游客换乘点面积达到100;可预留 5-7个旅游大巴停靠车位。
(二)永泰县游客集散中心功能布局
1.永泰县游客集散中心选址站前大道边上六馆一中心对面,主要承担自驾游及有组织团队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以及城市旅游形象展示功能,配套商业服务功能。与六馆一中心景观相协调,功能互融互补,带动周边发展。建议整体按旅游综合体功能建设和运营。
2.一层建筑以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为主。设置约5100平米的可经营性展示空间,运用信息化手段和传统手段推介我县旅游游产品;为散客和团队提供地接导游服务,为散客提供餐饮、住宿、景区门票预订服务;全县旅游特色商品展销;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投诉受理、散客一日游服务;为进驻我县的旅行社、线路开批发商提供集中办公服务;为市民提供火车票和飞机票预订服务等;承担县内各景区的散客售票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职能等。设置约3000平米城市核心旅游公共服务区,建设智慧旅游平台与指挥中心,作为全域旅游运行监管、应急救援中心、导游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
3.二层建筑面积内侧围绕水秀广场设置高档茶室包间,要求每间茶室都拥有良好的水秀观赏视野。外侧沿建筑外墙设置旅游商业,每间商业约200平米,设置约10-15个。本层空间应设置为可变空间,通过隔断的灵活调整形成较大的宴席空间。
4.三层、四层建筑内侧围绕水秀广场设置高档酒店套房,要求每间客房均有良好的水秀观赏视野。外侧沿建筑外墙设置普通酒店客房。
5.应根据日人均流量安排一定数量的停车位。
6.城市水秀白天作为景观不收取门票,晚上要作为专业表演场所收取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