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核桃起于汉隋盛于明清
(2022-04-17 16:20:45)
标签:
文玩核桃兴盛明清 |
分类: 文玩瓷杂 |
文玩核桃,起源于汉隋,盛行于明清。是我国古老的一种雅趣,跟石头和铁球相比,揉山核桃的优点是“冬不凉、夏不躁”。核桃来自高山大川,天哺之物,自然之精华。拥淳朴典雅之色,以安祥恬淡百态之容。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钟爱。核桃的古朴与淳厚,不媚不俗,与文人的气质十分相近。
核桃学名“胡桃”,其中的“胡”与“胡人”中的“胡”字,是同一个意思。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诸多农作物,其中就包括核桃。而当时人们称西域等中原以外地区为“胡”,所以核桃在当时被叫做“胡桃”。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汉时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植于秦中,渐及东土,故名之胡桃。”五胡乱华时期,羯族人石勒率军占据中原,建立后赵政权。石勒称帝后,对“胡”字极为忌讳。从西域传入的“胡瓜”、“胡桃”,被更名为“黄瓜”和“核桃”,并延续至今。
在清朝到了鼎盛时期,乾隆皇帝曾作诗赞曰:“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血气涌,何年是白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提到,紫禁城皇宫保存一只乾隆皇帝的“百宝匣”,其中一格装的就是这对“揉手核桃”,上面雕刻着神话人物。这位自诩“十全老人”的皇帝,还真是一位玩核桃的行家里手。在玩核桃的君主里,乾隆还算不上最痴迷的,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酷爱把核桃,几乎是核不离手,并且还亲自动手雕刻,故有“玩核桃遗忘国事”的戏谑。
说起文玩核桃与皇室的渊源,其中还有一则故事。康熙时期的一名太医在上山采药时救治了一个淋雨昏厥的小孩,小孩父亲感激涕零,非要重谢太医。太医看这家人家徒四壁,但盛情难却,于是就拿走了放在墙角的两个青果。太医回家后将青皮剥开才知道是俩核桃,纹深皮厚,不易砸开,于是放于书案前,闲来时揉几下。后来这位太医在诊治康熙皇帝手脚麻木之症时,将先前那对核桃送给了康熙,并说把玩四十五天即可见效。时间一到康熙的病症果然有所减轻,于是赏赐了太医,并将核桃纳入了御用品的范畴。
文人玩核桃视为“雅趣”,参与其事者视为“风雅之举”,文玩核桃又分四大名品,都与文人盘核桃之“雅趣”心得而达一致,每每赞赏与评价得其美名:
如狮子头之赞誉,“温润如君子,敦厚似贤士,矮短亦侏儒,脱尘是纳子。”
公子帽之赞誉:“风流如词客,飘逸如仙子,清瘦似道骨,飘洒真少年有如官帽之誉:“浩气如丈夫,廉洁自高士。”
再如鸡心之美:“丽娴亦佳人,珠光欺宝玉”。
文玩核桃可以作为一种小小的投资,收藏、健身,在把玩中增值,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揉核桃时间长了,核桃自然会有润泽,产生玉质;碰撞之声如骨如牙,音色如金石一般,价值陡增。揉的时间越长,核桃就越显宝贵,更显古朴之风。通过把玩,一对普通的核桃年深日久变得晶莹剔透,成了一件不错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