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曼品最美唐诗:李白《长相思》其二

(2021-06-22 16:59:05)
标签:

蒙曼

品读

唐诗

李白

分类: 国学拾掇


蒙曼品最美唐诗:李白《长相思》其二


按照上一期的约定,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李白的另一首《长相思》,诗云: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蒙曼品最美唐诗:李白《长相思》其二


长相思是个乐府旧题,这个咱们上一期已经讲过了。旧题关键是怎么写,李白是怎么写的呢?上一篇一开头是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这是开篇造境,先渲染气氛。这一首不一样,一上来就是长相思,在长安,开篇就点题,直抒胸臆。但是这两句话虽然直,也很耐人寻味。

什么叫长相思,在长安?是说我在长安相思,还是说我思念的人在长安?单看这两句,其实并不明确,那接着看下两句。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络纬其实就是纺织娘,是一种鸣虫。虽然说名字叫纺织娘,但恰恰是雄性的纺织娘才会发出声音,什么声音呢?开始嘎吱嘎吱的前奏,然后才是知知知这是主旋律。这声音因为特别像织女纺纱,所以叫络纬又叫纺织娘。

中国古代有听虫鸣而知时令的传统,比方说《诗经·七月》不就讲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么。络纬秋啼金井阑大概就相当于蟋蟀的八月在宇吧。但是“八月在宇多么质朴啊,而络纬秋啼金井阑就不一样了,一个“字马上整句诗都华丽起来了。这一方面是表现了相思者高贵的身份,另外一方面,也是李白文字的特点。李白写什么都是漂亮的,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没有穷酸妪,哪怕是贫寒的农家老妪,给他一碗饭吃,他也写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你看多美呀,写络纬秋啼也是一样。秋日虫鸣,本来是让人感慨,时光流逝,情调还是比较凄凉的,但是金井阑一出来,颜色一下就亮起来了,气象也一下子就高起来了。那再看微霜凄凄簟色寒就是竹席,本来是夏天铺的,图个凉快,一般初秋的时候乍凉还热,也还用得上。比方说李清照不就写过红藕香残玉簟秋么。但是时间再往后,到了微霜凄凄的时候,再铺竹席就显得凉了。所以这两句话,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一句是从听觉写秋天,一句是从触觉写秋天。秋天的天是凉了,又因为思念的人不在身边,诗人的心也是凉的。那你看,从意思上讲,这两句是不是比较像纳兰性德的西风明络纬,不许愁人睡。但是辞直白而诗含蓄,诗里面的不寐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体会出来了。

 

蒙曼品最美唐诗:李白《长相思》其二


那听着虫鸣,感受着秋天的寒意,孤独的人难以成眠,会怎么样呢?看下两句吧。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既然无法入睡,那就起来把灯点亮了,可是古代的灯也罢,烛也罢,哪有今天的亮度啊,所谓昏灯闷景。古代的夜本来就比今天更让人觉得凄凉,除非是共剪西窗烛,靠人的温度来弥补夜的凉意。但是诗人身边没有人,一盏孤灯照着一个孤零零的人,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相思当然无法排遣,反而还会大大加深,深的无法承受。这就是孤灯不明思欲绝,那怎么办呢?屋子里的气氛太压抑了,索性把帷幕打开,看看外面吧,外面一轮明月清辉万里,仿佛是触手可得的,但又是遥不可及的。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恰似心中苦苦思念的伊人,所以诗人就卷帷望月空长叹。

那他叹息什么呢?下一句美人如花隔云端!这和咱们上一首讲的忆君迢迢隔青天是一样的,它是一个独立句式,横空出世,让人印象特别深刻。那也就是凭这一句,我们知道这是表现男性思念女性的诗。因为诗人说了美人如花隔云端么。美人如花,令人倾慕。但是呢,美人又如月远隔云端。那诸位,这美人是谁呀?真的只是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还是诗人运用了《离骚》中那种香草美人来比赋的方式,拿美人比君王呢。诗人日思夜想的到底是亲近美人,还是为名主效力?所谓诗无达诂,这里头其实并没有确切的解释,但是诗的开头就讲长相思,在长安,长安是唐代的都城,也是君王所在。所以长安一向就有君王的潜在意象,那考虑到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恰恰是李白被赐金还乡离开长安之后,那我们把美人理解为君王,应该也不是不可能。那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长相思,在长安就不是说我在长安相思,而是我相思的人在长安了。但是中国的古诗也罢,古文也罢,美在哪啊?美就美在蕴藉,所谓蕴藉就是含蓄婉转,意象丰富。就像这首诗,背后可能是有诗人深厚的政治情怀的。但是他不形于色,你就按照字面的意思,把它理解成一个男子对美人的私慕,仍然非常自然,非常贴切,这就是好诗。

 

蒙曼品最美唐诗:李白《长相思》其二


那美人如花,虽然遥不可及,但诗人仍然在苦苦追求,怎么追求呢?下两句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大家注意,这种上有什么下有什么的句式,是李白非常常用的表达方式。比方说《蜀道难》不就讲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么。但是《蜀道难》中的上有下有,只是在讲景物,突出蜀道的险峻。而这里头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他在讲什么,它不仅仅是在讲悠远的青天,也不仅仅是在讲汹涌的波澜,他还在讲诗人上天入地的苦苦追求,这其实就是李白版本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不过屈原的上下求索,带着点哲学家的气息,而李白的上下求索更是诗人的诗。为什么这么说,你看青冥本来就是长天,似乎不必写青冥之长天,那渌水自然有波澜,似乎也不必写渌水之波澜。但是你如果只讲上有长天、下有波澜,就会显得那么死板、呆滞。而这两个“字一用,马上这两个句子都灵动起来了。象什么,象是在慢声吟唱,有着特别的韵律美。李白最会用这种句式了,比方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你看就是这样曼妙的神来之笔,这就是诗人。

那诗人上天入地,这是在纵向的空间寻找,光有纵向的空间求索还不够,还有横向的空间,横向怎么去追求呢?看下两句,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这两句话,其实按照意思来说,应该是天长路远关山难,梦魂不到魂飞苦。两个人之间隔着重重关山,天长路远,不仅人走不到,甚至连梦都走不到,这是何等的无奈,何等的苦涩呀。但是诗人把两个句子拆分组合,变成了“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这不仅仅是押韵了,还通过这种连绵不断的声音,让你感觉到好像就有那么一个人的灵魂,正在长路奔跑,在关山飞渡,这是何等奇幻,又是何等动人。

但是终究是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美人也罢,这个君王也罢,这个理想也罢,是那么飘渺难求,就算上天入地,就算关山飞渡也终究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最后一句,诗人发出了一声浩叹,长相思,摧心肝!。这其实是孤灯不眠思欲绝的加强版。这个加强版连用了两个三字短句,短促有力,荡气回肠。你看他虽然沉痛,但是绝不萎靡,这才是李白的声调,是大唐雄风啊。

 

蒙曼品最美唐诗:李白《长相思》其二


那再说说这首诗的整体结构吧,这首诗你要是写下来就看得更清楚了,跟咱们上一期讲的长相思不一样,它的结构特别严整。它是用美人如花隔云端一个独句,把诗分成了非常均衡、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啦。它平衡,但是不呆滞,就像蝴蝶的两个翅膀一样,两两相对而又翩翩飞舞,回环反复,美不胜收啊!

最后再读一遍吧: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春天是思念的季节,更是出发的季节,那有出发就有告别。送别诗本来是唐诗中的一大类,所以接下来,我就想跟大家一起分享几首送别诗。下一首,就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