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2020-07-24 17:44:03)
标签:

中国

古代

铜镜

顶峰

分类: 文玩瓷杂

铜镜的高峰——唐代铜镜

 

589年,隋军南下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近3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国家重新统一。随后建立的唐王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中国古代铜镜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发展的巅峰。

隋唐铜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6世纪末至7世纪中叶是隋唐铜镜发展的初期,这一时期的铜镜基本继承了汉代的装饰风格,规范有余而创新不足。新艺术风格的创立需要一定的孕育期,在7世纪上半叶的唐代铜镜上,已能看到这样的端倪。瑞兽纹本是汉代以来的传统纹饰,初唐时期的瑞兽纹,形象更加生动,铭文消失,出现了忍冬、蔓草、葡萄纹等新型纹饰。尤其瑞兽葡萄纹镜,将中国传统纹饰(瑞兽)与外来纹饰(葡萄纹)巧妙结合,展现出奇幻瑰丽的艺术风格。

7世纪后半叶至9世纪初是唐代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新的纹饰题材,新的装饰技术,新的艺术风格不断出现。这一时期,植物纹饰地位逐渐上升,禽鸟类纹饰居于主要地位,人物故事题材大量涌现,镜背装饰也不再受分区的束缚,普遍采用大面积的浮雕手法,构图丰满,雍荣华贵。此外,螺钿、鎏金、金银平脱等特种装饰工艺普遍使用,为中唐时期的铜镜带来了更加亮丽的风采。

9世纪中后期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随着唐王朝的没落,中国古代铜镜也从鼎盛走向衰落。这一时期,铜镜纹饰的宗教气息更加浓厚,纹饰布局又多回到先前分区装饰的套路中,铜镜装饰艺术自中唐的高峰迅速滑落。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双凤纹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双鸾葵花镜

 

1、四神十二生肖镜。四神十二生肖镜是指以四神和十二生肖为主题进行装饰的一类铜镜。四神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类纹饰汉代就已经出现在铜镜上。十二生肖是鼠(子)、牛(丑)、虎(寅)、兔(卯)、龙(辰)、蛇(巳)、马(午)、羊(未)、猴(申)、鸡(酉)、狗(戌)、猪(亥)十二种与十二地支对应的动物,十二地支文字汉代时就已出现在铜镜上,但十二生肖动物纹饰则到北朝时期才出现。根据主题纹饰的不同,四神十二生肖镜可分为四神镜、十二生肖镜和四神十二生肖镜三种。

四神镜通常分为内外两区,圆形圆钮,钮座外常有一方格纹,方格四角对面各有一V形纹,将内区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装饰四神中的一神。有时钮座外无方格和V形纹,这种情况下,四神纹也按方位分置于钮座四周。外区通常为铭文带。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四神镜

 

十二生肖镜主纹饰区也分内外两区,圆形圆钮,常见连珠纹钮座,内区装饰互相缠绕的忍冬纹,外区用竖线分为十二格,每格内装饰一个十二生肖图案。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隋 十二生肖镜

 

四神十二生肖镜上同时出现四神和十二生肖纹饰,分别装饰在镜背内外两区。内区四神,分列于钮座的上下左右,外区以竖线划为为十二格,每格内装饰一个十二生肖图案。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隋 四神十二生肖镜

 

四神十二生肖镜最早出现于北朝时期,流行于隋代和唐朝初年,7世纪中叶以后便不再见到。

2、瑞兽镜。所谓瑞兽,就是走兽,既有现实世界中的动物,也有人们夸张想象出来的动物,因为很难辨认它们到底是哪种动物,因而将其统称为瑞兽。以瑞兽为主要装饰纹饰的铜镜称为瑞兽镜。根据辅助纹饰的种类,瑞兽镜可分为瑞兽铭带镜和瑞兽花鸟纹镜两种。

瑞兽铭带镜圆形圆钮,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装饰瑞兽纹,瑞兽数量不一,种类、形态各异,外区为一圈铭文带。瑞兽花鸟纹镜绝大多数为圆形镜,少数为菱花形镜,镜背也分为内外两区。内区装饰布局与瑞兽铭带镜基本相同,外区没有铭文带,以卷草纹、忍冬纹、忍冬瑞兽纹、流云禽鸟纹等进行装饰。

瑞兽铭带镜流行于隋代和唐朝初年,相当于6世纪末至7世纪上半叶。瑞兽花草纹镜出现稍晚,流行于7世纪后半叶。从瑞兽花鸟纹镜开始,菱形镜这种新型装饰风格开始出现,标志着一个铜镜大发展的时代即将来临。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隋 瑞兽铭带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瑞兽花鸟纹镜

 

3、瑞兽葡萄镜。瑞兽葡萄镜又称海兽葡萄镜,以瑞兽纹和葡萄蔓枝纹为主要装饰纹饰。这类铜镜大部分为圆形镜,也有少量方镜和菱花镜。瑞兽纹是中国传统纹饰,汉代就已十分流行,但葡萄纹不是这样,唐代以前从未出现在器物纹饰上。葡萄产于中亚西域,虽然文献记载汉代时皇家宫苑中就已引种植葡萄,但对普通中国人而言,葡萄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自然不会用作器物的装饰纹饰。葡萄在中原地区的流行始于唐代,由于丝路贸易的繁荣,来自西域的葡萄酒深受人们欢迎,大概也在那一时期,中原开始大量种植葡萄。于是,来自域外的葡萄形象和中国传统瑞兽图案结合在了一起,形成这种风格独特的装饰纹样,它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

根据主题纹饰的差别,瑞兽葡萄镜可分为葡萄蔓枝镜、瑞兽葡萄镜和瑞兽鸾鸟葡萄镜三种。

葡萄蔓枝镜圆形、圆钮、圆钮座,镜背分为内外两区,通常内区装饰葡萄蔓枝纹,没有瑞兽,外区为一圈铭文带或装饰连云纹、忍冬纹等。也有的葡萄蔓枝镜内区为花叶纹,外区装饰葡萄蔓枝纹。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葡萄蔓枝镜

 

瑞兽葡萄镜镜背也分内外两区,内区装饰瑞兽和葡萄蔓枝纹,瑞兽形态各异,数量不一,外区装饰葡萄蔓枝纹、飞禽、走兽、蜂蝶等图案。一些瑞兽葡萄镜,内区纹饰越过内外区的边界,与外区纹饰连为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瑞兽葡萄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瑞兽葡萄镜

 

瑞兽鸾鸟葡萄镜装饰布局与瑞兽葡萄镜基本一致,只是在内区装饰中增加了鸾鸟、孔雀等飞禽图案。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瑞兽鸾鸟葡萄镜

 

瑞兽葡萄镜流行于7世纪后半叶至8世纪初。葡萄蔓枝镜出现较早,大约流行于7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唐高宗统治时期。瑞兽葡萄镜和瑞兽鸾鸟葡萄镜稍后出现,7世纪80年代至8世纪初武则天统治时期最为流行。瑞兽葡萄镜在8世纪上半叶仍有使用,但已不再流行。

4、瑞兽鸾鸟镜。以瑞兽和鸾鸟为主要装饰图案的铜镜称为瑞兽鸾鸟镜。

瑞兽鸾鸟镜有圆形、葵花形和菱花形三种镜形。圆形镜圆钮、圆钮座,镜背分内外两区,内区装饰两瑞兽和两鸾鸟,交替排列,环绕在钮座周围,鸟兽之间有花枝装饰,外区以飞禽和花枝装饰,交替排列。葵花形和菱花形镜镜背不分区,主题纹饰与圆形镜的内区纹饰基本相同,镜缘部位装饰花枝、云纹或蜂蝶图案,交替排列。

瑞兽鸾鸟镜流行于7世纪后半叶至8世纪上半叶。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瑞兽鸾鸟镜(圆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瑞兽鸾鸟镜(葵花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瑞兽鸾鸟镜(葵花镜)

 

5、花鸟镜。以禽鸟和花枝作为主要装饰纹饰的一类铜镜称为花鸟镜。根据主题纹饰的配置方式,花鸟镜可分为雀绕花枝镜和对鸟镜两种。

雀绕花枝镜有圆形、菱花形和葵花形三种镜形,以菱花形镜居多。雀绕花枝镜镜背不分区,环绕镜钮,装饰四个禽鸟纹,禽鸟纹之间,装饰花枝纹。镜缘部分装饰蜂蝶纹和花枝纹。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雀绕花枝镜

 

对鸟镜也有圆形、菱花形和葵花形三种镜形,以葵花形镜居多。对鸟镜镜背也不分区,两个禽鸟纹左右相对,挟钮而立,镜钮上下还装饰有花枝、瑞云等纹饰。对鸟镜中,禽鸟形态多种多样,口衔绶带的禽鸟形象最为常见,禽鸟脚下或有花枝或有瑞云。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对鸟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对鸟镜

 

雀绕花枝镜是花鸟镜发展的早期阶段,其构图与瑞兽鸾鸟镜很相似,应在后者基础上发展而来。雀绕花枝镜出现于8世纪初,流行于8世纪上半叶。对鸟镜大约出现于8世纪中叶,8世纪后半叶最为流行。

6、瑞花镜。所谓瑞花镜,就是以花朵和花枝图案作为主要装饰纹饰的一类铜镜。植物纹饰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在铜镜上,但它们通常都与各种地纹、规矩纹和蟠螭纹等其他纹饰共存,直到唐代,植物纹才第一次单独出现在铜镜上,这便是我们现在要介绍的瑞花镜。唐人喜欢雍容华贵的装饰风格,自然状态下的花朵经过他们夸张的艺术加工,形成一种极富装饰感的圆形图案,称为宝相花。瑞花镜便以宝相花作为主要装饰纹饰。

根据宝相花纹饰的布局和具体表现形态,瑞花镜可分为宝相花铭带镜、宝相花镜和花枝镜三种。

宝相花铭带镜都为圆形镜,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装饰六个圆形的宝相花纹饰,环钮一圈,团花间缀以花叶等其他纹饰。外区为一圈铭文带。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宝相花铭带镜

 

宝相花镜基本上都为菱花镜或葵花镜,镜背不分区,装饰数量不一的宝相花纹饰,所有宝相花纹饰都围绕镜钮环形排布。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宝相花菱花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宝相花葵花镜

 

有些瑞花镜上,纹饰图案不仅仅只是花朵,还表现了与花朵共存的枝叶图案,这类瑞花镜称为花枝镜。花枝镜构图形式多样,花朵常有绿叶衬托,显得更加丰满匀称,花枝经常蜿蜒曲折,既有分割图案的功能,又起到装饰的作用。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花枝镜

 

三种瑞花镜的流行年代相差较大。宝相花铭带镜的纹饰布局与四神镜和瑞兽铭带镜非常相似,具有明显的隋唐早期装饰风格,流行于隋代和唐代早期。宝相花镜和花枝镜则出现在中晚唐时期,流行于8世纪下半叶至9世纪上半叶。

7、神仙人物故事镜。与动物、植物、几何纹饰不同,一些唐代铜镜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等题材为装饰纹饰,这类铜镜称为神仙人物故事镜。从艺术角度看,这类铜镜的许多装饰纹饰就像一幅幅绘画,大大突破了传统铜镜装饰纹饰重复、对称的限制。从画面内容看,这些纹饰图案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文化内涵远大于一般纹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神仙人物故事镜都是唐代铜镜的巅峰之作。

根据装饰题材,神仙人物故事镜可分为月宫镜、飞仙镜、真子飞霜镜、三乐镜、击鞠纹镜、狩猎纹镜多种。

月宫镜以嫦娥奔月传说故事为装饰题材,镜背中央装饰一棵大桂树,桂树两侧分别为嫦娥起舞、白兔捣药、蟾蜍跳跃等图案。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月宫镜

 

飞仙镜描绘的是仙人升天的景象。常见飞仙镜的构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四仙人或两仙人骑兽跨鹤,腾空飞翔,仙人之间饰以祥云和仙山。另一种是镜钮两侧各饰一仙人,衣纹细腻,飘带舒卷,脚踏祥云而上,钮下仙山树木,钮上仙山祥云。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飞仙镜

 

真子飞霜镜因有些镜背自铭“真子飞霜”而得名。镜钮左边有一丛竹林,竹林下有一人端坐抚琴,镜钮右边一凤鸟闻琴声而起舞。镜钮下方为一荷池,池中伸出一支硕大的荷叶,将镜钮包裹其中。镜钮上方群山重叠,飞鹤翱翔。真子飞霜镜表现内容至今不甚明确,有学者认为“真子”指的是弹琴者,“飞霜”是所弹琴曲的曲名。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真子飞霜镜

 

三乐镜镜钮两侧各有一个人物,左边人持杖,右边人持琴,镜钮上方有九字铭文,为“荣启期问曰答孔夫子”,镜钮下方饰一棵树。三乐镜的画面内容取材于《列子》,孔子游泰山,见荣启期鼓琴而歌,便问他为何如此快乐,荣启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画面中的两个人物,左边孔子,右为荣启期,因一问一答之中提到三乐,故称其镜为三乐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三乐镜

 

击鞠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一种户外游戏,唐代最为流行,可以视作现代马球运动的前身。击鞠者骑在马上,以杖控球或击球,将球击入指定的洞网,以击球入洞的多少决定胜负。唐墓壁画和陶俑中,便能看到击鞠情景。唐人也将这项风靡的运动搬到了铜镜上,装饰击鞠图案的铜镜称为击鞠纹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击鞠纹镜

 

狩猎也是唐代贵族阶层最流行的活动,唐代狩猎纹镜上,猎手或骑马张弓,或手持长矛,猎物则作惊慌逃窜状,形象极为生动。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狩猎纹镜

 

神仙人物故事镜流行于中唐时期,大约8世纪上半叶至9世纪初。

8、盘龙镜。唐代盘龙镜有圆形、葵花形和菱花形三种镜形,以葵花镜最为常见。盘龙镜镜背不分区,一条身躯盘旋的大龙占据了整个镜背,张牙舞爪,鳞甲俱存,特征非常清晰。有时盘龙之外,还饰有几朵祥云纹。

据文献记载,盘龙镜多为唐代扬州地区生产,流行于8世纪中唐时期。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盘龙镜

 

9、八卦镜。八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易经》中64卦的基础,八卦两两组合,共有64种排列组合方式,即64卦。八卦分别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被古代中国人视为宇宙万物的代表。唐代时,八卦形象首次出现在铜镜上,称为八卦镜。

铜镜上的八卦纹,有时单独存在,有时与其他流行纹饰组合出现。八卦纹与十二生肖纹同时共存时,称十二生肖八卦镜。这种铜镜的纹饰通常分为四圈,自钮座向外,依次为四神纹、八卦纹、十二生肖纹和铭文圈带。唐代道教非常流行,道士作法时使用的符箓图案也常出现在铜镜上,当它们与八卦纹共存时,称符箓八卦镜。

八卦镜是使用时间较长的铜镜,出现于8世纪中叶的中唐时期,一直使用至宋代。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八卦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十二生肖八卦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符箓八卦镜

 

10、万字镜。“卐”是佛经中的一种符号,武则天执政时期,将其定义为汉字的“万”,意思是集中了天下一切功德。装饰有“卐”字符号的铜镜因此被称为万字镜。

万字镜的装饰具有浓厚的佛教意味,最早出现于8世纪下半叶的中唐时期,9世纪的晚唐时期最为流行。万字镜的装饰非常简单,一般仅在镜背上装饰一个大的“卐”形纹,镜钮位于纹饰的中央。少数万字镜在“卐”形纹之间饰有“永寿之镜”四字铭文。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万字镜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万字镜

 

11、螺钿镜与金银平脱镜。螺钿是指蚌壳内表面闪亮的珠光层。用螺钿装饰铜镜时,首先将蚌壳珠光层磨薄磨光,加工成为薄片,然后将珠光薄片刻制成人物、花草、鸟兽等形象,粘贴在平整的镜背表面。最后,在镜背上涂漆,使漆层与螺钿纹饰平齐。待漆层干透后,磨平抛光,使螺钿纹饰显露出来。有时也可以不涂漆,直接将螺钿粘贴在镜背上形成凸出的纹饰。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螺钿镜

 

金银平脱工艺与螺钿工艺类似,将金片或银片裁剪成各种纹样,粘贴于镜背表面。然后在镜背上涂漆,直至漆层与金银薄片平齐。最后,将金银片表面的漆层打磨清除,显露出金银色的装饰纹样。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金银平脱镜

 

12、金(银)背镜。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加工工艺最发达的时期,也是铜镜发展的巅峰,一些金银加工工艺被铜镜制作工匠借鉴,用于铜镜的装饰,金(银)背镜就是这类装饰的杰作。这类铜镜,镜背本身没有任何装饰,在金片或银片上用模印捶打的方式制作出凹凸的纹饰,然后将金、银薄片装贴到铜镜镜背上。有时,还会对银背进行鎏金,使铜镜看上去更加雍容华贵。

 

中国古代铜镜13:唐代铜镜
唐 鎏金银背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