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与电感的充电与放电

首先,我想说一件事:电感可以充电,但它不能像电容一样长时间储存电能。
当电流不变时,它会释放电能,一旦电流稳定,它的电能就会消失。
电感器的充电和放电方向由外部方向决定。电总是朝着与电流相反的方向变化。然而,它不能阻止电流的变化。当外部电流以正方向增加时,其充电方向为正,而当外部电流以负方向增加时,其充电方向为负。当外部电流正向减小时,其放电方向为正。电流的负方向减小,放电方向为负。因此,它的方向完全由外部电流的方向决定。
如果是直流电流并且电流方向不变,电感器的充电和放电方向都是电流方向。如果是交流电,电感的充放电方向是交流电的瞬时方向,但瞬时是放电还是充电取决于正弦交流电的切线方向。
L和C元件被称为“惯性元件”,即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两端的电压具有一定的“电惯性”,不会突然变化。充放电时间不仅与L和C的容量有关,还与充放电电路中的电阻R有关。" 1UF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是多长?"没有反抗,就没有答案。
遥控电路的时间常数:τ=遥控
充电时,UC = u × [1-e (-t/τ)] u为电源电压
Uc = uo× e (-t/τ) uo是放电前电容器上的电压。
RL电路的时间常数:τ=左/右
LC电路连接到DC,I = io[1-e(-t/τ)]io是最终的稳定电流
LC电路短路,I = io× e (-t/τ)] io是短路前l中的电流
以电容器的充放电为例
假设电源Vu通过电阻R给电容器C充电,V0是电容器上的初始电压值,Vu是电容器完全充电后的电压值,Vt是电容器在任何时间t上的电压值,那么可以得到以下计算公式:
vt = v0+(vu–v0)*[1–e^(-t/RC)]
如果电容上的初始电压为0,公式可以简化为:
vt = vu *[1–e^(-t/RC)]
根据上述公式,由于指数值只能无限接近0,但永远不会等于0,因此电容器完全充电需要无限长的时间。
当t = RC,Vt = 0.63Vu时;;
当t = 2RC时,Vt = 0.86Vu。;
当t = 3RC时,Vt = 0.95Vu。;
当t = 4RC时,Vt = 0.98Vu。;
当t = 5RC时,Vt = 0.99Vu。;
可以看出,在3~5 RC后,充电过程基本结束。
当电容器充满电时,使电源Vu短路,电容器C将通过电阻放电,那么电容器上的电压在任何时间t为:
Vt = Vu * e^( -t/RC)
对于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时间常数等于电阻R和电容C的乘积。然而,在实际电路中,时间常数r C并不容易计算,如下图(a)所示。
对于上面的图(a),如果很难从充电的角度计算时间常数,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们知道时间常数只与电阻和电容有关,而与电源无关。对于由电阻R和电容C串联的简单电路,其充电和放电时间参数是相同的,并且是r C。因此,我们可以将上图中的电源短路,使电容器C1放电。如上图(b)所示,很容易获得其时间常数:
t= RC = (R1//R2)*C
使用相同的方法,下面(a)的电路可以等效于(b)的放电电路,以获得电路的时间常数:
t= RC = R1*(C1+C2)
使用相同的方法,下面(a)的电路可以等效于(b)的放电电路,以获得电路的时间常数:
t= RC = ((R1//R3//R4)+R2)*C1
电路时间常数RC的计算可总结如下:
1).如果RC电路中的电源是电压源形式,首先“短路”电源,同时保持其串联内阻;
2).无电源电路简化为串联等效电阻R和等效电容C的RC放电电路。等效电阻R和等效电容C的乘积是电路的时间常数。
3).如果电路是电流源的形式,电流源应打开以保持其并联内阻,然后通过简化电路获得时间常数。
4).计算时间常数时,应注意每个参数的单位。当电阻单位为“欧姆”,电容单位为“法拉”时,倍增的时间常数单位为“秒”。
对于工作在高频的谐振电路,由于寄生参数的影响,很难根据电路中每个元件的标称值来计算时间常数谐振。此时,我们可以根据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用曲线法计算时间常数RC。如前所述,当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上的电压在时间常数RC之后等于充电电源电压的0.63倍,并且当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上的电压在时间常数RC之后下降到电源电压的0.37倍。
如上图所示,如果通过实验画出电容器的充放电曲线,并且在起点处作出充放电切线,则切线和横轴的交点是时间常数RC。
当电流不变时,它会释放电能,一旦电流稳定,它的电能就会消失。
电感器的充电和放电方向由外部方向决定。电总是朝着与电流相反的方向变化。然而,它不能阻止电流的变化。当外部电流以正方向增加时,其充电方向为正,而当外部电流以负方向增加时,其充电方向为负。当外部电流正向减小时,其放电方向为正。电流的负方向减小,放电方向为负。因此,它的方向完全由外部电流的方向决定。
如果是直流电流并且电流方向不变,电感器的充电和放电方向都是电流方向。如果是交流电,电感的充放电方向是交流电的瞬时方向,但瞬时是放电还是充电取决于正弦交流电的切线方向。
L和C元件被称为“惯性元件”,即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两端的电压具有一定的“电惯性”,不会突然变化。充放电时间不仅与L和C的容量有关,还与充放电电路中的电阻R有关。" 1UF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是多长?"没有反抗,就没有答案。
遥控电路的时间常数:τ=遥控
充电时,UC = u × [1-e (-t/τ)] u为电源电压
Uc = uo× e (-t/τ) uo是放电前电容器上的电压。
RL电路的时间常数:τ=左/右
LC电路连接到DC,I = io[1-e(-t/τ)]io是最终的稳定电流
LC电路短路,I = io× e (-t/τ)] io是短路前l中的电流
以电容器的充放电为例
假设电源Vu通过电阻R给电容器C充电,V0是电容器上的初始电压值,Vu是电容器完全充电后的电压值,Vt是电容器在任何时间t上的电压值,那么可以得到以下计算公式:
vt = v0+(vu–v0)*[1–e^(-t/RC)]
如果电容上的初始电压为0,公式可以简化为:
vt = vu *[1–e^(-t/RC)]
根据上述公式,由于指数值只能无限接近0,但永远不会等于0,因此电容器完全充电需要无限长的时间。
当t = RC,Vt = 0.63Vu时;;
当t = 2RC时,Vt = 0.86Vu。;
当t = 3RC时,Vt = 0.95Vu。;
当t = 4RC时,Vt = 0.98Vu。;
当t = 5RC时,Vt = 0.99Vu。;
可以看出,在3~5 RC后,充电过程基本结束。
当电容器充满电时,使电源Vu短路,电容器C将通过电阻放电,那么电容器上的电压在任何时间t为:
Vt = Vu * e^( -t/RC)
对于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时间常数等于电阻R和电容C的乘积。然而,在实际电路中,时间常数r C并不容易计算,如下图(a)所示。
对于上面的图(a),如果很难从充电的角度计算时间常数,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们知道时间常数只与电阻和电容有关,而与电源无关。对于由电阻R和电容C串联的简单电路,其充电和放电时间参数是相同的,并且是r C。因此,我们可以将上图中的电源短路,使电容器C1放电。如上图(b)所示,很容易获得其时间常数:
t= RC = (R1//R2)*C
使用相同的方法,下面(a)的电路可以等效于(b)的放电电路,以获得电路的时间常数:
t= RC = R1*(C1+C2)
使用相同的方法,下面(a)的电路可以等效于(b)的放电电路,以获得电路的时间常数:
t= RC = ((R1//R3//R4)+R2)*C1
电路时间常数RC的计算可总结如下:
1).如果RC电路中的电源是电压源形式,首先“短路”电源,同时保持其串联内阻;
2).无电源电路简化为串联等效电阻R和等效电容C的RC放电电路。等效电阻R和等效电容C的乘积是电路的时间常数。
3).如果电路是电流源的形式,电流源应打开以保持其并联内阻,然后通过简化电路获得时间常数。
4).计算时间常数时,应注意每个参数的单位。当电阻单位为“欧姆”,电容单位为“法拉”时,倍增的时间常数单位为“秒”。
对于工作在高频的谐振电路,由于寄生参数的影响,很难根据电路中每个元件的标称值来计算时间常数谐振。此时,我们可以根据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用曲线法计算时间常数RC。如前所述,当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上的电压在时间常数RC之后等于充电电源电压的0.63倍,并且当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上的电压在时间常数RC之后下降到电源电压的0.37倍。
如上图所示,如果通过实验画出电容器的充放电曲线,并且在起点处作出充放电切线,则切线和横轴的交点是时间常数RC。
后一篇:ptc热敏电阻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