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
http://s4/mw690/006HMup6zy7cdGgCML1f3&690
危害特征: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
幼苗在5~6叶期可表现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不能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粟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无收。
除害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毒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缩短玉米苗期时间;在病害重发地区,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
2、防治灰飞虱:用5%吡虫啉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能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毒病的传播。在灰飞虱传毒为害期,尤其是玉米7叶期前,可喷洒下列药剂:联苯菊酯
3、玉米苗期,喷洒80乙蒜素预防真细菌病害,喷洒叶面,每7~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http://s1/mw690/006HMup6zy7cdGkH3wYf0&690
玉米锈病http://s6/mw690/006HMup6zy7cdGm8oTje5&690
危害特征:
玉米锈病主要侵害叶片,也为害玉米苞叶和叶鞘,严重时也为害茎秆,田间发病时,先从植株顶部开始向下扩展。
发病初期在叶片基部散生淡黄色斑点,后突起形成红褐色疤斑,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突起,开裂露出褐黑色冬孢子。
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子堆,造成大量叶片干枯,植株早衰,籽粒不饱满,导致减产,更重时,造成叶片从受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减产严重。
除害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2、玉米病害发生初期,田间病株率达6%时开始喷药用药,可选用以下药剂:80%乙蒜素杀菌剂
玉米大斑病
http://s16/mw690/006HMup6zy7cdGpA6n51f&690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
叶片发病:在下部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褐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适时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2、在玉米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 30%以上,病叶率达 20%时,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80乙蒜素杀菌剂
玉米小斑病
http://s13/mw690/006HMup6zy7cdGrkD3S9c&690
危害特征: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抽雄、灌浆期发生较多。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叶鞘、苞叶和果穗。
叶片染病:初期产生半透明水浸状褐色小病斑,后扩大为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2~3层同心轮纹的椭圆形病斑。病斑多时融合在一起,不受叶脉限制,叶片迅速死亡。
叶鞘和苞叶染病:病斑较大,纺锤形,黄褐色,边缘紫色不明显,病部长有灰黑色霉层。
果穗染病:病部产生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严重的果穗腐烂,种子发黑霉变。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合理使用99磷酸二氢钾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http://s4/mw690/006HMup6zy7cdGOETyb03&690
2、玉米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预防:80%乙蒜素杀菌剂
玉米纹枯病http://s2/mw690/006HMup6zy7cdGtufPb81&690
危害特征:
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鞘、茎秆、果穗。
叶鞘和果穗苞叶发病:产生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病健交界处不明显,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云纹状大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
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为害苞叶,症状同茎秆。
防治方法:
1、选种抗耐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在玉米心叶期或发病初期,结合田间农事操作,摘除病株下部的叶片和叶鞘,可减少病菌再侵染的机会。
2、种子处理:用80%乙蒜素杀菌剂稀释4000倍到5000倍拌种。
3、玉米拔节期至抽雄期,结合玉米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等其他病害的防治可喷施下列药剂:80%乙蒜素杀菌剂。
玉米丝黑穗病http://s9/mw690/006HMup6zy7cdGv2BZK68&690
危害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其症状有时在生长前期就有表现,但典型症状一般到穗期出现。
生长前期5叶期后症状表现为病苗节间缩短,株形较矮,茎秆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叶片簇生,叶色暗绿挺直。雌穗受害:大多数变为一个基部膨大、端部较尖、短小、不能抽丝的圆锥形菌瘤,苞叶一般不破,黑粉也不外露。
玉米乳熟后,有些苞叶变黄破裂散出黑粉,可看到内部有乱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故名丝黑穗病。雄穗受害后,多数情况下不是局部小穗变为黑粉苞,穗形不变。
防治方法:
1、选种抗耐病品种;实行轮作;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2、拌种:使用80%乙蒜素稀释4000倍到5000倍均匀拌种
玉米瘤黑粉病
http://s4/mw690/006HMup6zy7cdGwcReH03&690
危害症状:
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
病瘤初期为银白色,内部白色,有光泽,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淡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
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冬实行深耕,减少病源体;加强肥水管理,在抽雄前后适时灌溉,避免受旱;减少机械和虫害损伤。
2、拌种:80%乙蒜素杀菌剂,稀释4000倍到5000倍均匀拌种
3、玉米抽雄前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预防:80%乙蒜素稀释2000倍均匀喷施
玉米茎基腐病
http://s4/mw690/006HMup6zy7cdGxdvoL23&690
危害症状:
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进入显症高峰。
茎和根发病:茎基部发病处折断,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后变粉红色的霉状物。
叶片发病:表现为青枯、黄枯或青黄枯。
果穗发病:下垂,穗柄变软,苞叶青枯,不易剥离,穗子粒排列松散、易脱落,籽粒松瘪,造成玉米提前枯死、倒伏,千粒重、穗粒重、穗长和行粒数降低。
防治方法:
1、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间作;合理密植;及时排水;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及钾肥、硅肥;及时防治黏虫、玉米螟和地下害虫。
2、种子处理:使用80%乙蒜素稀释4000倍到5000倍拌种;
3、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病害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80%乙蒜素杀菌剂稀释1500倍到2000倍均匀喷施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http://s1/mw690/006HMup6zy7cdGygcRqc0&690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
叶鞘上初现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后病组织软化腐烂,有臭味。
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时,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间枯枝败叶;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及时拔除病株,携出田外沤肥或集中烧毁。
2、田间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80乙蒜素杀菌剂
玉米灰斑病
http://s4/mw690/006HMup6zy7cdGzprdV33&690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
叶面发病:初期形成边缘不明显的椭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与叶脉平行的灰色长条病斑;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叶片枯死;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
2、发病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80%乙蒜素灌根稀释4000倍到5000倍
详情咨询:18339962855同微信 QQ: 1760356576
http://s6/mw690/006HMup6zy7cdGCaV0h05&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