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负数》教学设计

(2018-10-13 06:15:49)

教材分析:

《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二课时,它的上一课是《温度》,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可以在数的前面加“+”和“-”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负数》一课中,教材通过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0的特殊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较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在《温度》这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可以在数的前面加“+”和“-”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为素材,从中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才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学生初识正负数,对正负数读写的指导、练习,对正负数意义的引导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早已知道0表示什么都没有,但在本节课中,0却是一个表示分界、基准的数,这与学生以前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了解0的内涵,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比较、探讨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负数,了解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能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0的内涵,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感受相反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

游戏的规则是:我说一个词,你们说出和我的意思相反的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创设情境,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1.感知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及0度的含义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们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现在温度计上表示多少摄氏度?零上4在哪里?它是从0上升了几个小格?再回到0,你能告诉大家零下4在哪里?也就是从0往下数几小格?

小结:以0摄氏度为分界线,零上就是从零刻度线向上数,零下就是从零刻度线往下数。

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表示的是一组什么样的量?

“+”和 “-”和过去的意义不同了,“+”叫作正号,“-”叫作负号。

2.存折上的正负数。

师:不仅温度中有零上和零下截然相反的两种量,存折中也有。存折上也有很多数学学问,你们见过存折吗?想研究吗?老师带了一个存折,你能看明白吗?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

如果取出200元,存折上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存入500元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小结:存入的数用正数表示,取出的数用负数表示。

3.海拔中的正负数。

师:同学们知道我国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峰吗?你知道它有多高吗?

如果把海平面定为0,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还要高8844.43米,这就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出示幻灯片)我国有一个地方早晚的温差特别大,早上在0度以下,上午在40度以上,这里的温度变化与它的地理特征有关,因为它比海平面还要低155米。如果把高于海平面8844.43米记作:+8844.43米。那么低于海平面155米应该怎么来记呢?

小结: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经历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的过程,体会用“+、-”表示的简捷性和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介绍“+、-”读法及意义,体会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三、探究新知,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1、丰富感知。

(1)回顾前面所举的例子,理解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是具有的相反意义。

(2)揭示正负数的概念

  引出正负数的概念。

    正负数这对好朋友常常携手同行,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看看刚才它们联手为我们表示了生活中的哪些量?

 你们发现了用正负数表示的两个量有什么特点?

(3)读写正负数的巩固练习。

   抢读。

分类。

   写数比赛。

小结:正数和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没有提到0,那么0是正数还是负数?

那么,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设计意图: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大都是先按标准将其分类,然后再辨析,最后获得对其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在认识正负数时也采用了分类的方法,同时重点研究0的问题。通过辨析与解释,得出了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 课本90页“练一练”第一题。(独立写,指名答)

2.(1)如果节约30吨水记作+30吨,那么浪费7吨水记作(     )。

(2)如果卖出37个面包记作-37个,那么烤出42个面包记作(      )。

(3)如果体重增加3千克记作+3千克,那么-2千克表示(      )。

(4)如果向南行20米记作+20米,那么-5米表示(      )。

3.你能找出生活中应用正负数的例子吗?

4.教师举例。

5课本90页“练一练”第二题。

6.出示史料,了解负数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付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人们为区别正数和负数,常用红筹表示正,黑筹表示负,也有的将算筹正放或斜放加以区别。而西方认识正数、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让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了解关于负数的史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正   负   

正数                            负数

(+正号)                     (-负号)

+15  +10  +2.5   分界点          -20  -4   -1.3

2500  +150                      -1200   -45

……                            ……

 

教学反思: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反思本节课,感触很多: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如做“相反”的游戏,抢读练习竞赛等。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体现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课堂中我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互相评价,使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中有所提升,促进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3、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和应用。例如我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感受相反,用从生活需要引出与正负数相关的数学知识。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尽可能地从生活中提取、设计练习题,突出体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